第四百四十四章:朱元璋的选择(第2/3页)

只是面对如今的乱象,显然也速迭儿已经有些把控不住了。

所谓乱世出英雄。

在这一片乱杀时,一部族迅速崛起。

……

“爷爷,是孙儿没有想得周全,没曾反倒是帮助了他们。”

大明皇宫中,朱英自上海乘船而上,迅速回到了大明京师。

在乾清宫和老爷子商议对策。

朱元璋再次看到大孙,心里自然非常的欢喜,哪里还会说责怪的话。

“这不能怪大孙,像是这样的变故,谁也没有想到过的,即便是现在不出现,到了日后,也定然会出现。”

“能够在这么多部族的厮杀之中壮大,可见其早就有了反北元的心思,战场上的事情,可不是说凭借一人蛮力,必然有着极为精锐的军士,还有自身的谋略。”

“他是窝阔台庶子合丹后裔,想必很早前就定了心思,想要效仿其先祖成吉思汗。”

朱元璋分析着说道。

虽然草原如今距离京师有着数千里地之遥,但仅仅从一些简单的情报之中,朱元璋就能得到许多的信息。

能够从一只碗到建立大明,在情报分析这块,朱元璋显然有着非常敏锐的天赋,加上这么多年的经验,习惯,一些微末的细节也不能逃过他的眼睛。

而爷孙俩谈论的人,正是目前在北元东部草原上,名声渐起的孛儿只斤·月鲁帖木儿,按照大明这边的叫法,便是鬼力赤。

鬼力赤是叶尼塞河上游沿岸,乞儿吉斯部的首领。

实际上朱元璋有没有猜错,在数年之后,便就是鬼力赤否认残元皇帝额勒伯克的宗主权,于建文元年打败并杀死了他,取得了统治各部的霸权。

一个部族把整个北元推翻,可以想象其隐藏了多久本身的实力。

草原上实力的壮大,可不是说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尤其还是在北元的眼皮子底下。

而这次,就是给了他最好的机会。

“孙儿倒不是担忧鬼力赤的壮大,关键是在这次草原纷战之后,其所聚集的人数过多,单单一个东部草原根本无法供养。”

“现在他们所争取的沃土,只能是用荒地来形容,在这之后,肯定不会说去种地什么的,必然会把目光放向我们大明。”

这是目前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

哪怕是死伤再多,保守估计也会有六七十万的兵力残留。

而在大明的边境,对于六十七万的草原战力,根本没有抵抗的可能。

即便是只算精锐兵力,至少也是三十万的规模。

三十万的兵力,看似不算什么,但这可不是别人,是草原人。

在这其中,甚至有可能会出现十五万左右的骑兵。

草原之上,人人皆兵,只要有弓箭,几乎全部都可以成就轻骑兵。

十五万的轻骑兵,是一个非常的恐怖的存在,尤其还是在一人的统治之下。

这也是为什么朱英会仓促的结束巡查,快速回京师和老爷子一同商量对策。

“大孙也不要过于担忧,不说鬼力赤到底能不能真的统治所有部族,单单是北元那边,就是一大难关。”

“况且经过厮杀之后,剩下的军力,必然也是疲惫不堪。”

“何必等着他们来犯咱大明呢,不若趁此机会,由咱们大明将士出征,直接讨伐。”

“他们不就是打着要犯咱大明,抢走咱的沃土嘛,如此这般师出有名,还能更大的削弱草原上的实力,何乐而不为。”

朱元璋淡定的说道,语气之中也没有本分急促。

和朱英不同,朱元璋这一生多数都是在战争之中渡过,尤其是早期的一些时候,几乎可以说是常常以弱对强。

在朱英的想法中,首先就是想着如何去解决目前的祸患,这也是对于正常人来说,非常正确的一个想法。

但朱元璋不同,优异的军事天赋,能够让他很好的把控到其中的机会。

看似即将要强大的草原,实则在这个时候,也是最为脆弱的时候。

朱英听着老爷子这般说,顿时就醒悟过来。

毕竟对于朱英来说,战争并不是他的强项,怎么去盘活经济,或者说内政发展这块,才是朱英擅长的地方。

不过爷孙俩在一块,取长补短,倒是配合得挺好。

朱元璋微微沉默片刻,开口说道:“这次出征草原,咱的意思,是想让大孙你率军前往。”

朱英闻言愣了一下,不过马上点头道;“好,我听爷爷的。”

朱元璋笑着说道:“怎么就不问下咱为什么要让你去吗。”

朱英想了想说道:“爷爷让孙儿去,自然是有爷爷的想法,想来便是为孙儿好。”

朱元璋点点头:“大孙什么都好,但是在战争这块,极有缺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