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五章:这是在刮咱的肉啊(第3/3页)

“没错,便就是关于咱大明朝官员俸禄的问题。”

听到这话,下边的文武官员们,眼睛都开始亮起来了。

现在大明的效益越来越好,户部的同僚都在说,国库的粮食都已经快堆满了,现在各地都忙着建粮仓,搞储备。

赋税也是立国以来的新高,这官员的俸禄,当然是涨了。

在众多官员翘首以盼的眼神中,朱元璋轻轻咳嗽两声说道:“便就让太孙跟大伙说说吧。”

朱英侧身作揖,而后向前几步,站在金銮殿的中间。

“首先,我先跟诸位说一下咱们大明的情况。”

“自洪武二十五年底至今,将近大半年的时间,因高产作物的种植,目前咱大明各省,均是高产,在不耽误稻米,小麦种植的情况下,所收到的高产作物,是往年粮食赋税的三倍有余。”

“各地灾荒基本上在发生之际便已解决,高产作物的特点,耐寒,耐旱,于北方各地大规模种植,大面积解决了百姓吃饭的问题。”

“不说家家户户吧,但饿死的现象,可以说在咱们大明,基本上已经开始逐渐消失。”

“按照估计,在未来三年后,我大明的百姓,将会人人有饭吃,人人有衣穿。”

此话一出,奉天殿内无不顿首,所有文武官员,侍卫宦官,尽皆是伏地而拜。

山呼:“大明万岁万万岁,陛下万岁万万岁!!!”

声音之激昂,情绪之真切,是历来之最。

响彻整个奉天殿,以至于殿外都能听得清楚,随着朝堂里的大呼,外边的所有禁卫都在跪地大呼。

山呼的声音,不断的从远处传来,响彻宫廷,响彻云霄。

余音延绵不断。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看着这一切,脸上洋溢着明显的高兴,眼角都笑出了皱纹。

待声音结束后,朱英继续道:

“大明百姓的生活富足了,自然不能忘记了咱们大明的臣工们,能够有今日之盛世,离不开每一位臣子在个人的官位上辛勤的付出。”

“朝廷是绝不会忘记每一个臣子的,也不会亏待每一位臣子。”

“尤其是两袖清风的好官,更是要着重的对待。”

“因此,我和爷爷通过七日以来的商议,决定全面提高诸位臣子的俸禄,对此进行改革。”

“改革的第一条,便是往后所有官员的俸禄,全部改由宝钞发放,其另立下各项福利,奖赏,及各品级待遇。”

“自然,具体关于各品级的发放详细,便就不在朝堂上一一说明了。”

“今日朝会过后,由翰林院各学士,工部尚书沈溍,兵部尚书茹瑺,户部尚书赵勉,吏部尚书詹徽,刑部尚书杨靖等人,至华盖殿商议详细。”

“于明日早朝公布,下月开始正式实行。”

说到这里,朱英微微一笑道:“大家自不必担心,新的俸禄制度,当然不会让诸位失望。”

“在往后的日子里,还须诸位不辞辛劳,恳请诸位臣工,为我大明朝效力,为我大明百姓效力。”

说完,朱英作为皇明太孙,鞠躬作揖,遥遥对拜。

顿时,朝堂上下,无不生出国士之心。

为首者詹徽,跪地磕首道:“臣必当为大明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满朝文武,尽皆跟随,高呼:“臣必当为大明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看着这一切的朱元璋,把目光转到了大孙鞠躬作揖的身影上。

这一拜,当真是文武归心。

他知道,在往后的日子里,大孙的权威,人心,是真正的把控住了。

不管是做什么事情,都会得到官员们的真心拥护。

奉天殿的官员,本质上就是皇帝权力的延伸,只有完全的掌控了朝廷。

皇帝,才是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