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六章:朱棣和朱棡的联合(第3/3页)

而倭兵那边,伤亡至少是在二千往上。

这对于明军来说,可谓是士气如虹了。

听上去好像并没有那种直接推倒的感觉,实际上这在众多攻城的案例中,已然是非常之难得了。

这且是有火炮的压迫之下,才会出现的战果。

冷兵器时代的攻城,和后世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攻城的难度,完全是以几何倍数往上涨的。

像是元末之时,大明还未立国的时候,朱文正两万士兵守洪都,陈友谅号称是六十万大军围困洪都,足足在八十五天的时间里,也没能把洪都给打下来。

要知道陈友谅的手中,可也不缺乏火器。

从军备上来说,陈友谅可算是比朱元璋有钱太多,大量的火炮不断轰击,比之现在打倭国城池的火炮完全不是一个概念,连番轰上半个时辰都不带歇息的。

但即便是这样,也没能打下洪都。

却也不是朱文正太强。

蒙古大军够厉害了吧,南宋都已经什么样了,可打襄阳城,那也是围城耗费了六年之久。

而钓鱼城前后,更是拉锯战打了三十六年之久。

可谓是足足把城里刚出生的婴儿,一直打到经历了半辈子战事的中年。

即使是朱元璋,带着徐达,常遇春,还有包括大量明初大将这样的超级豪华阵容,去围攻已经穷途末路张士诚的老巢苏州,那也是满打满算打了十个月,这才拿下。

是以在历史上,如果李景隆没有给朱棣开城门,以南京城作为京都的情况,别说守个一年半载,便是三五年的,朱棣也不见得能够打进城去。

在中原王朝那边的攻城,还就不是短短几十天,或者一两个月就能搞定的。

单说准备,就是按三个月开始算。

不过倭国这边的情况自有不同。

朱棣和朱棡也是经过深深的谋算之后,才决定攻城。

首先是士气的问题。

因为现在的倭国的天皇已经投降了,那么在倭兵看来,反正已经投降,守城的士气自然不会很高。

其次就是倭国的城墙,并没有中原地区那般高坚,比较低矮。

再便是有火炮的辅助,完全可以压着倭兵来打,属于降维打击。

这才是朱棣和朱棡的底气所在。

若是没有火炮,那根本就不用考虑攻城的事情了。

单单攻城工事,就会拖到京师的谕旨抵达了。

按照现在的时间推算,留给朱棣和朱棡的时间也不算多,若是十五天之内还不能攻下丰前城,也就只能是作罢了。

在接下来的十多天里,便就是以如此的连忙不断的进攻方式,不断磨损倭国城门,还有击杀倭国士兵。

直到第十二天,情况才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