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三章:军中震慑(第3/3页)

“今日我便说上一句,玄甲卫操练的标准,一直都是由我亲自制定的,若是哪位有什么意见,便可上奏,我亦准奏来亲自聊上几句。”

朱英的声音高昂有力,因是在方队中央,基本上所有的军士都能听到。

而这番话,也让许多军士有些羞愧的低头,因为在最初的时候,许多人都有过类似的抱怨。

朱英继续道:“是不是觉得我的要求有些高了,或者说我根本不懂这里头练起来有多辛苦,我便是坐在那华贵宫中,锦衣玉食,何不食肉糜之辈?”

“我今日这番过来,便是要告诉军中的每一个将士,你们的太孙殿下,可不是不动武勇之人。”

说罢,随手从一名军士的身上取走软弓。

便就向前走去。

在大明如今的军队之中,已然没有了硬弓的存在,都是以角木弓这等软弓替换。

软弓的射程自然要比硬弓短很多。

大约只有五十步的样子,真正的杀伤在三十步达到最高。

这自然是因为随着火器的出现和发展,多种武器的组合在作战时成为大的趋势,单一硬弓已然不能满足需求。

因为蒙元的关系,朱元璋一改前宋步兵为主的劣势,以骑兵为主,追求快速激动和灵活,在这方面显然软弓的优势更大。

而蒙古人所使用的,也是软弓而非是硬弓。

这是在牺牲距离后来提升打击的精度,准度。

如今大明骑兵可用八字形容:软弓,长箭,快马,轻刀。

步兵这块是大明的主流,有着火炮和火铳的配合,也不是随便可以冲锋进来的,在和蒙古骑兵的作战中,便就是一个带远程伤害的乌龟壳,使得蒙古骑兵无法靠近。

便是这般两相组合,才有了今日的大明天下。

拿过软弓的朱英朝着点将台走去。

大约在接近四十步的时候停了下来,随手从一名军士的箭袋中抽出一支,搭弓上弦,抬手就射。

站在旗杆下的郭忠见太孙殿下直接朝着自己射来,吓得不敢动弹,只得是害怕的闭上双眼。

不过随着破空声传来,自己的身上并没有任何的疼痛感,反而是羽箭射入木头的声音。

刚睁开的郭忠还未反应过来,便是见到太孙殿下在四十步开外,快速的搭弓上弦,好似连瞄准都没有。

嗖嗖嗖的响声接连不断。

郭忠下意识的侧过头看向旗杆,只见不断有羽箭罗落在中间的位置。

密密麻麻,几乎全部都射在一处,没有一根箭矢落空。

不过是十几个呼吸的时间,一个箭袋三十箭矢便已然全部钉在了旗杆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