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章:占城国让城(第2/3页)

很明显的是在哄老爷子开心。

朱元璋是真开心,不过也明白,这里头肯定是还有自己不知道的情况,便就问道:“给咱仔细说说,大孙是如何不战而屈人之兵。”

“这事情真要是如此简单,那咱的大明何止是现在的地盘。”

见老爷子发问,朱英也没藏着,便就开始讲述其中缘由。

“这占城国和其他的国度不同,他们全国上下都是信奉佛教,便是这占城国王,也是要受到洗礼才可以正式成为国王。”

“这占城使臣茶多,其实就是如今占城国王茶也的哥哥,按照咱们大明的嫡长传承,自然应该是这茶多担任国王,然而偏偏是这茶也受到了其佛教的认可,从而担任国王。”

“这里头自然是跟茶也的母亲娘家有很大的关系。”

“总的来说这占城国中权力最大的,名声最盛的,反倒不是国王而是佛教。”

“孙儿就让人去跟那些佛教的长老们沟通,送上了十多个金佛,然后告诉他们,若是不肯让出一城来,便就如同打倭国般去打占城。”

“隔有大海的倭国都不能阻挡大明军队,占城又怎么可能阻挡,加上因为跟安南早些年的战争还没让占城恢复过来,现在的占城毫无疑问是没有办法与我大明开战。”

“这佛教之中,也不是一个长老说了算,各方软硬兼施,突破之下,便就有了现在的局面。”

“那占城国王长期笃信佛教教义,也不是什么硬茬子,见长老们都同意了,自己也说不出个反对的意见来,自然就只能是让城了。”

看似简单的一个事情,其实早在先前,朱英答应朱允炆就藩于占城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定下安排。

其实说起来也很是简单。

人都是有自己的欲望,而其中钱财可以说是最好的推动品。

对于占城佛教的长老们来说,他们的眼中自己根本就不是什么占城人,而是佛的信徒。

而大明也是同样有佛的信徒。

他们需要的不是国家层面上所谓疆域,而是传播佛教。

如果大明的皇孙,被册封为藩王的殿下,能够成为佛的信徒,这对于占城佛教来说才算是真正的大事情。

相比之下,一座城池又算得了什么呢。

最终这座城池还是在这里,又不会说跑掉,到时候只要大明的皇孙殿下成为佛徒,那么和现在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这里头错综复杂的关系,在朱元璋看来有些难以理解,毕竟朱元璋除了白莲教之外,对于宗教这块并不是很熟悉。

也没有说花费太多的心思去研究过。

所以才不会明白这里头的门道。

而听完大孙说的情况后,朱元璋第一反应不是琢磨这占城佛教,而是直接就想到了大明的佛教。

“这佛教的影响力,当真是有如此之强大?”

朱元璋下意识的问道。

他本身比较猜忌,听到这样的占城国,自然就会联想到自己的大明来。

大明就目前来说,佛教的势力相当而言要比道教大一点。

本身朱元璋就在年少之时当过和尚,不过其也只是为了有饭吃,便也干了五十天后就被强制云游,也就是出门乞讨去了。

因为有这段经历,所以对于佛教会比较有好感。

像是现在京师的三大寺庙,天界寺,灵谷寺和大报恩寺,就是最好的体现。

其中天界寺从很大程度上,还代表着象征皇权的威严,外国使者来朝贡,先要在天界寺熟悉朝仪,最后才能择日朝见。

从这方面可见一斑。

不过现在朱元璋就多了几分提防。

只是朱英倒是觉得无所谓。

因为除开朱元璋后,整个明朝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崇尚道教。

这里头跟朱棣的关系很大。

朱棣以道教玄武大帝自诩,北玄武坐镇南方武当山,暗喻靖难之役的合理。

登基夺位后,北修故宫,南建武当,从明成祖朱棣以后,明朝历代皇帝登基都要派钦差到武当山朝拜玄武大帝。

这也是道教兴盛明朝的关键。

朱元璋对比没有说什么,不过心里头已经有了心思,要对如今的佛教做出一些改变来。

就现在而言,不管怎样,这占城国让一城给大明皇孙就藩,还是让朱元璋很是高兴。

不过这事可还没算完。

朱元璋笑着说道:“大孙,这占城国王想法也挺多的,在这国书的后边,可是说得清楚,要跟那安南国一般,也送个公主过来给你当侧妃。”

这一点朱英倒是没想到的,不过也在常理之中。

这里头的关键,其实还是在于朱英自己。

先前的京师邸报里,就有陈慕月,安南公主太孙侧妃省亲之事。

宿敌的占城国,自然不会就此事上落下一手,当然要扳回局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