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天生圣人(第3/3页)

“否则天天喊着口号,事也办不好,百姓也吃不饱,心里头再是忠诚,又有什么用处。”

“军政分离,把权力给他们,让他们好好干,能干好的就上,干不好的就下,只看政绩说话,责任都在头上,别遇到什么事情,就想着向上推,自个先想办法去解决。”

“不能解决上报的,那就扣他政绩,能够把问题解决,还能把赋税提上来,百姓吃上饭的,就是好官,要提拔,给更多的机会。”

“如此一来,奏章自然就少了,屁大点事都往京师送,那还当个什么官,不如回家种番薯得了。”

朱英这话里,就是一个意思。

我就抓兵权和官员任命。

其他的都交给下边人去办理。

反正那个地方干不好,那就换人去干,终归是有才能者能够把事情给处理好,要是这满朝大臣都搞不定的事情,凭什么就觉得皇帝能够做好?

那肯定是根子上出了问题。

就比如先前,但凡是冒出个什么农民起义,第一步就是上报,而后就是镇压。

这事情结束之后,官员武将都还能有功劳。

这就不对了。

首先是官员,在辖地出了问题,自当是要先问责的,可不是说有起义跟你没关系。

其次就是弄清楚,这起义的缘由是什么。

是有人蓄意谋反呢,还是因为遭受霸凌,强权,吃不上饭没退路了。

再就是犯案了。

这完全就是刑部的事情,也是各地治安司的事情,怎么就轮到了皇帝来管。

那要你刑部治安司这些人干吗,冲门面吗。

占着茅坑不拉屎,那就趁早换一批人。

就是这样的举动之下,导致如今的官员自主权力变大的同时,压力也在倍增。

更加是不敢随便上奏了。

这上奏的事情要是太小,吏部考核那边直接就开始扣除政绩了。

在政绩上,是设有一个底线的。

如果三年政绩持续下滑,赋税还在不断的降低,这个情况下作为地方官要承担主要责任,基本上就是降职处理。

可不像是之前,随便都能给干上一辈子。

诸多因素的影响,这才有了如今朱元璋的清闲日子。

朱元璋放下茶杯,看着侃侃而谈的大孙,眼神中满意的说道:“曾经咱看那书上说,有什么天生圣人,咱对于那些从来都是不屑一顾。”

“直到这老天让大孙你回来,阴差阳错的被咱给找到了。”

“这两年多来,咱是一步步看着大孙你的成长,也是在看着咱大明的变化。”

“咱以为做到咱这个程度,便就是历史上各朝各代来说,都可以算得上靠前的了,但大孙你所做的这一切,是让咱真正的看到了一个强盛的王朝,应该是怎样的。”

“也是让咱看到了,什么叫做天生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