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六章:七日奏报(第3/3页)

直属于太孙殿下负责的部门,看似品级不高,可权力极大。

而抽查出了问题之后,他们也不是直接行事,是统一汇报到太孙殿下那里进行定夺。

哪个官员想自己的名字,在这个上面被太孙殿下知晓。

哪怕没有什么大的责罚,未来的仕途也可以说基本上走到头了。

一个简简单单的七天奏报。

便是让整个京师的官员,全部都动了起来。

主动去找事,主动去处理,哪怕有一些懈怠,但比之从前,可以说完全是两个样子了。

其中最为难受的,说到底还是刑部这边。

先前很多案子,都可以随便拖延,可现在随着奏报出来,功绩就完全跟破案时间进行挂钩了。

一些陈年案件,也只能是翻出来进行一番搜寻查找,寻找解决的办法。

在这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朱元璋轻松了,朱英轻松了。

而官员们,是真正的开始忙碌起来。

权力下放了。

朱英作为监国太孙的权力,是不是得到了减弱呢?

实际上不仅没有减弱,反而是更强了。

因为对于任何的事情,朱英都有监察和干涉的权力,其中尤其是吏部的人事调动,每一份名单都会进行存档,以方面随时调阅。

而因为官员们动起来,百姓们在这个时候,可谓是真正得到了好处跟实惠。

这一份功劳,最终还是要记在大明的头上。

朱英就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去干一些真正的实事。

尤其是在于军队方面。

这个月里,朱英出宫非常的勤快,可谓是每天早朝打卡之后,就是奔着各个京师卫所驻地去走。

比如查看卫所库房的军备,将士们的生活状态,操练情况。

还有关于军士生活待遇方面的问题。

一个月的时间里,硬是把整个驻扎在京师周边的三十六卫给跑了一个遍。

曾经朱英的主要掌控,便是在于玄甲卫。

而对于其他的卫所,自然是要陌生几分,现在四处刷脸之下,几乎可以说每一个京师卫所的士兵,都是真正的亲眼看见过太孙殿下了。

这是一种荣耀,同时也是朱英的一种威慑。

在朱英频繁的走动下,京师各卫所的指挥使们,在许多方面就变得很是收敛。

从第一个卫所开始,尤其是点卯的事情上,就是极为关键。

就这么一走,便可以发现哪怕是京师近卫,也存在许多吃空饷的问题。

名单是要交到朱英这里的,而朱英到卫所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拿着名单把名字一个个念过去。

而那名单,可是发饷的名单,若是念到名字没人,自然就不用说了。

不过朱英并没有因为这个事情,直接狠狠的惩罚卫所的指挥使们,只是把空缺的名额去掉,然后罚以俸禄充公,小惩大诫一番。

一个月后,华盖殿中。

朱英和朱元璋两人相对而坐。

朱元璋看着大孙,半晌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