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七章:朱英的四项基本国策(第3/3页)

大明内年满六岁的男孩女孩,都要进入到学堂之中进行为期五年的基础学习。

学习的方向,当然不是说什么四书五经之类的,主要还是关于一些基础学习。

教材是由翰林院这边进行编纂,而后朱英指点进行修改。

针对于小孩的学习启蒙。

里头包括一些基础的算法,文言文分析,官话朗诵,大明律法基础,历史概述,还有思想教育课程。

在思想教育这块,朱英是很重视的。

在六岁这个年纪,正是在建立三观的时候,而在这个时期传播忠君爱国的思想,对于未来小孩的成长,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基础算法,是让这些孩子可以更好的生活,文言文分析,也算是多少懂得一些大明文化。

历史概述,是告诉孩子们如今的生活,是多么的来自不已,中原王朝经受过多少的苦难。

律法是让其从小就懂得应该遵纪守法,不得轻易违背大明律法。

假若是在做恶事之前,要知道会有怎样的后果等着自己。

这些要求,不仅仅是普通人家的孩子,即便是那些土豪乡绅,勋贵之子,也要跟着一起在学堂读书。

不能享有任何的特殊待遇。

只有完成五年的义务教育学习,才可以拥有考童生的资格。

入学的童子,午饭是由学堂提供,也可以自带午餐,这对于许多穷苦人家来说,也算是减少了许多负担。

而毕业之后,十一二岁的年纪,很多都要开始帮助家里头干活了。

学五年也不耽误什么。

人口,教育。

是目前大明的主旋律。

曾经的朱英,想要推开地主阶级,使得皇权可以直达百姓身上。

却发现这其中的难度,实在是难以想象,而且成功率太低。

只有把民智开发,才能让百姓不愚,从而知道自己应该效忠的是谁。

自古有言,得民心者得天下。

这话里头的民心,可不是说百姓。

汉朝时期,这民心说的是各大世家。

盛唐时期,这民心说的是各大藩镇。

大明初期,这民心说的是各路地主豪绅。

而朱英要做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要把民心,真正的归纳到百姓之上。

若有万万百姓心中支持的大明,还能是短短三百年就会颠覆下去的吗?

还记得后世满清,当八国联军入侵时,可没有什么百姓站出来支持满清。

甚至当八国联军的舰队进入之时,甚至还有两岸各地围观百姓的欢呼。

这等事情,听起来可笑,但也是真正的说明百姓于中原王朝之地位。

朱元璋不同,朱英更不同。

而这等程度的改变,自然就是要从娃娃抓起。

到了那个时候,朱英对于未来的一些谋划,才算是有真正成功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