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一章:教化倭国(第2/3页)

虽说每个都有亲兵三万,辅兵五万的名额。

但是这些中层军官一样是由大明军事学院毕业的学长逐渐渗透。

对于各个藩王来说,大明军事学院毕业的学子他们是真的抢着要。

这些学子们不仅是本身能力出众,最主要的是严格听从命令行事,不仅能够出色完成藩王布置的任务,还可以自行操练新兵,整合整个军队的纪律。

如此人才当然是要遭到哄抢的。

哪怕是朱樉,只要学子们多一点,他个人就完全的轻松起来。

谁还不喜欢自己麾下的军队是强军呢。

对于驻扎在倭国的士兵来说,只需要驻扎满三年期限,就可以申请回转大明。

他们的心思现在多数还是在大明,短时间内是很难改变的。

官员们就更加不用说了,绝大多数跟随藩王们来到倭国的官员,都是想要捞取好的政绩,在这里施展才学抱负。

只要是任期满了,定然就会想着法子回大明去。

所以朱英的作为大明太孙的权力,是直接的延伸到倭国来。

四大藩王在倭国面对朱英的时候,和在大明京师没有任何区别。

如今的朱英,已然不是数年前需要靠着朱元璋才能撑得起来,当兵权逐渐被掌控,声望逐渐拔高之后,现在朱英本身虽不是皇帝,但实际上已经有了皇帝的权势。

“太孙息怒,我方才是喝了酒胡言乱语,还请太孙莫要放在心上。”朱樉见气氛僵硬,连忙赔笑着说道。

他曾经只怕父皇,如今又是多了一人。

仅仅只是沉默,就能让他心下慌乱。

“二叔言重了,我方才只是在思考怎么来跟众位叔叔说。”朱英摆摆手,示意自己没有生气的意思。

而后沉吟一番后说道:“二叔方才的话,是有道理的,也是正确的。”

“咱们今天就关起来门来说两句自家话。”

“以我大明之兵力,想要彻底攻占倭国并不算什么难事,不管是倭国,还是说周边其他的小国,对于我大明而言都犹如蝼蚁。”

“只是蝼蚁本身,也有他的作用,如果彻底的取代下来,反倒是让自己更为麻烦。”

说到这里,朱英看了一眼朱樉道:“二叔的豪言壮语,我在京师也是有所耳闻,是说要把整个四国岛都打下来,作为自己未来的藩地吧。”

朱樉闻言面色一震,忙解释道:“那都是酒后胡言,不知是哪些小兔崽子给我传了出去,太孙你可不要偏信他人呐。”

朱英没过多在这方面去计较,如果真要追究起来,这对于朱樉来说可是大罪。

因为海外藩王所打下来的领地,需要得到朝廷的册封才行,并不是自己想怎样就怎样的。

“打下四国岛也好,打下倭国也罢,这些对于诸位叔叔来说,都不算是什么大的事情。”

“在我看来,打仗是一方面,真正的想要彻底的统治藩地,教化才是个中的关键。”

“现如今九州岛内各地的矿藏,虽然我没有亲自去看过,大致也能猜出一二来,必然是倭人百姓拼命劳作。”

“这样不好,很不好,犹如是竭鱼而泽,一旦达到个爆发点后,带来的是更多的麻烦。”

“我让二叔归还倭国王室伊予城,就是不想让倭国这边过于难堪,以导致倭国动乱,从而死伤太多。”

“话说回来,如果倭国王室没了,这倭国的百姓们,就真的会听从我大明之令吗,如同是当年的元末时期,必然是起义不断。”

“当仇恨深种的时候,付出的代价就更加的麻烦了。”

“破败的倭国对于我大明,包括是诸位叔叔来说没有丝毫的意义,现在于九州岛上的矿藏已经足够我们开采了,再多就管理不来。”

“此番我到倭国来谈判,便是想要压制倭国王室动员全国之兵的可能。”

“要知道,在如今的倭国,可是有四百余万口计,而我大明常年能所驻扎之军,不过是二十万众,这与当年蒙古人入住中原何其相似。”

“诸位叔叔,我想要的,并非是短暂的统治倭国,在这倭国的藩地里,亦是众多叔叔日后的家业,谁还不想家业长存呢。”

在朱英的心里,尤其是现在这个年代,人口才是最为宝贵的财富。

矿藏的开采,几乎没有汉人愿意背井离乡来做,要知道现在矿塌的几率,可谓是非常之高的,死几个人是极为正常的事情。

但是这些工作总是要有人来做吧,而倭人来干是最为合适不过了。

安定的倭国才可以给大明创造更多的财富,想要彻底的教化倭国,并非是一朝一夕之功,只能是如同沐英那样,世代教化才行。

朱英还年轻,至少能扛三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