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二章:叛乱四起的安南(第2/3页)

大量吃红薯腹胀的问题,在传播种子的时候,就随着一同普及开来了。

“还是要有点肉食才是,我已经让人在不断的引进白豕,只不过现在配种比较慢,等再过个几年,即便是这些偏远村子,平日也能多吃点荤腥了。”

朱英骑在马上笑着说道。

对于白猪的引进,是最近两年一直在做的事情,只不过和高产作物不同,这种猪类的繁殖,肯定是没有那么迅速的。

哪怕是一窝生好几头,速度也是很慢。

况且白猪的种类其实是很多的,不是说每头白猪都属于后世那样的大白猪,这还需要缓慢的配种而优胜劣汰后,才能慢慢普及开来。

为此朱英也特别成立了兽医堂。

治疗和预防猪瘟,鸡瘟这些。

“老三出兵吕宋了,这是想扩展海外,从海贸上分一杯羹。”

“既然老三这样做,那么老二老四老七,基本上也都差不多,关于这件事,大孙怎么看。”

朱元璋聊了聊当地的事情后,便把话题转到四藩王身上。

并非说南巡就没有情报了,驿站在这个时候会把原先传递到京师的情报,都传达到朱元璋附近的驿站。

更何况是海外藩王的消息。

“这是个好事,原先本也说了,藩王们是有开扩之权,想要在其他地方搞点地盘,这是无伤大雅之事。”

朱英随口回道。

对于吕宋那个地方,朱英并没有多大的心思,建设起来太耗费人力了。

让藩王们先行去开发,倒是个不错的路子。

朱元璋笑着道;“咱可是看情报里说了,那里有着不少的金矿,想来老二几个这么上心,大概就是奔着金矿去的。”

吕宋物产丰富,盛产黄金。

这对于尝到了开矿甜头的四藩王来说,自然是巨大的优惠。

倭国白银矿不少,但金矿却不怎么多,基本上也没大型的,多是小型的,开采不了多久。

“终究还是要流入咱们大明的。”

朱英有些无所谓。

采矿在当今世道,那都是要拿人命来填,每一块黄金上面,可谓是沾满了血腥。

这样的事情,大明就没必要去做了,随便搞个瓷器工坊,都要比去采矿来钱快得多。

大明的瓷器,在整个世界都是畅销的硬通货,比黄金可要值钱多了。

“安南的躁动最近比较多,看来咱们的行程,要稍微加快一些了。”

天色渐暗,朱元璋领头往驻扎之地赶去。

自从邸报的消息传到安南后,安南各地的土司起义变得更加频繁起来。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即便现在迁徙的汉人逐渐增多,但纵观整个安南,目前的汉人人口并不占据多大优势。

相反,因为汉人不断的迁徙,正在压迫其他土司的生存空间,产生了大量的冲突。

明军的驻扎,也只能是关键的大城,不可能说顾及到安南全境,只要不是什么大的事情,也没办法去管了。

对于安南的土司们来说,很显然这次大明的皇帝过来,肯定会对整个安南造成很大的影响。

所以闹得就更加多了些,仿佛这样就能阻扰大明皇帝的到来。

于此同时,在安南的边境大量的卫所开始集结。

“陛下要到咱们广西来了,最近都给操练得勤快点,莫要让陛下看到咱们没了气势。”

“这次陛下进入安南,咱们这里也担待了重要的职责,为陛下及太孙等人保驾护航。”

卫所的指挥使们心里头有些紧张。

偏远的广西从来没有得到过朝廷的重视,而这次陛下都亲自过来巡查了。

这边的卫所没什么战事,自然平日要懒散一些,此次朱元璋过来,除了禁卫军外,还要有更多大军跟随,才能保障在安南的安危。

这些广西地方上的卫所,便就是先锋军了。

“陛下真的要来咱们广西吗,这简直太好了,没想到我这辈子也能见到陛下还有太孙,也不知道陛下是不是跟评书里说的那般。”

“我最想见的是太孙,如果能见到太孙殿下一眼,即便是死在安南,我都觉得值得了。”

“呸呸呸,说什么丧气话呢,安南那边不过是些土司罢了,咱们大军过去,难不成还有不开眼的敢动手不成,真当咱们是泥捏的。”

广西士兵们对于陛下跟太孙的即将到来,显得非常的兴奋。

这股子兴奋让他们在操练的时候,也显得格外卖力。

对于全天下的士兵来说,太孙殿下就是他们心中的信仰,能够有如今的生活,包括身份上的提升,可都是太孙殿下恩赐的结果。

这份感激每个士兵都藏在心里。

其实就在南巡的路上,朱英已经感知到非常明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