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二章:我怎么就选了文科(第3/3页)

‘可惜这里是大明,或许别人比我背得还要更加熟练一些。’

朱英心里嘟囔着,神情上带着少许的无可奈何,他是真想直接快进到蒸汽铁甲船出现。

现在只能凭借自己前世里一些对蒸汽机的微末记忆,来引导制作过程。

蒸汽机并非是造出来就有大用,燃效等各方面都有很大弊端。

其实朱英可以造出十几个蒸汽机来联合推动,这样也能搞出足够动力带动轮船。

不过很可惜,这注定只会是个样子货。

因为燃煤效率的关系,蒸汽热力大量流逝,就需要大量煤矿进行燃烧才能提供足够动力。

如此一来的话,整个蒸汽铁甲船就只能全部用来装煤矿了,而十来个蒸汽机的巨大消耗,哪怕是一船的煤矿估摸着同样支撑不了多远。

这样比起来,还不如风力帆船。

用大一点的船只呢?

抱歉,那需要更多的蒸汽机,更多的煤矿,这是个无法解开的死循环。

唯一的处理办法,就是像历史上那样,对蒸汽机进行改良。

可是这又谈何容易。

目前蒸汽机的问题,就是一直卡在了这里。

十七世纪初,萨弗里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实用的蒸汽提水机。

而到十八世纪初,瓦特才成功进行了蒸汽机的改良,出现了第一台工业蒸汽机。

直到十九世纪初,才有富尔顿第一个成功地用蒸汽机来驱动轮船。

也就是说,从蒸汽机的发明到轮船驱动,这里头有两百年的进程。

而现在,是十四世纪末。

距离西方蒸汽机的发明,还有两百年的时间。

朱英很清楚,如果自己现在不把蒸汽机搞出来,他敢打赌,这个项目绝对会在自己的后世子嗣手里黄掉。

目前来说,在物理知识这块,大明是完全的真空地带。

当然,西方也好不到哪里去。

毕竟英法的百年战争虽说到了末期,可还有十几年才结束。

也就是说,在当今这个时代,不存在任何的科学人才。

唯一的好处,是朱英知道研究的方向没错,结果是绝对正确的。

不管怎么去做,终归会搞出来。

这里头,消耗、摩擦力、热损耗、漏气,都属于要解决的问题。

活塞、滑杆的设计方式,也只能慢慢尝试。

怎样在高压的情况下还能保障稳定。

其实就现在来说,朱英感觉距离最终的成型,已经不算太远了。

哪怕没有车床这些,只要第一台蒸汽机能够搞定,手搓又何妨。

至于后面,怎么去降低热耗,增加效率等方面,完全可以慢慢的研究下去。

“不要灰心,单师傅你如今是走在这个时代的前沿,不管是多大的困难,相信我,最终都会得到解决。”

“历史不会忘记你做出的贡献,当成功之后,我会让史官把你写入到史书之中,这会是划时代的浓厚一笔。”

“这可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名垂千古,同样朝廷也不会忘记你的贡献,你想要的赏赐,全都可以给你。”

朱英拍了拍单文礼的肩膀,语气充满诱惑的说道。

面对太孙画下的大饼,单文礼表示吃得非常饱。

即便太孙话里很多词汇对他说有些陌生,但这并不妨碍单文礼内心再次燃起了熊熊斗志。

原来,像我这样身份地位的匠人,也能有名垂千古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