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破局的方法(第2/3页)

听上去似乎有些麻烦,可好处就是哪怕凭证条更加的安全,哪怕是丢失了也能够补办。

如果路上遇到什么抢劫之类的情况,直接把凭证条撕掉就行了。

目前凭证条只支持定点转存。

比如某商人在京师某皇家钱庄,要把钱转移到广东府那边去。

那么开设的凭证条上面,会事先注明是到某某府,某某坊,哪个钱庄进行支取。

丢了凭证条,可以拿自己的户籍信息到那边的钱庄进行补办。

不过这需要交上一笔费用,要这边的开具情况说明文书,然后去到先前存钱的钱庄再传个凭证条过来。

虽说需要等上几天,但钱不会丢失,胜在安全。

这也是钱庄赚钱的地方。

其次就是借贷利率了。

固定存款是年三分,而借贷可就是月两分了。

有优质的担保抵押的话,皇家钱庄的借出甚至只有月一分。

这样的情况对于那些放高利的帮派成员,就是个巨大的打击。

因为借贷在没有律法强行规定的情况下,基本上是能放多高就放多高。

九出十三归这样的利钱,差不多都是正常现象了。

从侧面来说,也算是整顿了大明的环境。

尤其是现在开办工厂的民间商人,有着政策的扶持,更容易借到低利息的宝钞。

这让现在的大明,在工业的开展上发展极为迅速。

“也就是说咱的钱庄实际上是一直在赚钱的,没有亏钱?”朱元璋听完之后,对那钱庄掌柜问道。

钱庄掌柜立即回道:“这是自然,钱庄当然不可能亏钱,尤其是在太孙殿下提出的房贷后,皇家钱庄赚钱就更多了。”

朱元璋显然不知道这里头一些具体的操作,便问道:“房贷?那是什么。”

掌柜只好是详细的解释一番。

不管是在京师还是其他府城,房子都是个重大话题。

随着大明以京师为首的经济发展,各省的府城人口也同样在迅速攀升。

而买个房子,显然不管在哪个时代都有很大压力。

所以现在就有了房贷。

只需要先付款房屋三成,然后把房契抵押给皇家钱庄,剩下的钱可以分数年乃至于十数年给钱庄分期支付。

这里头自然会有一些手续费在内。

其实房契地契抵押借贷,其他的钱庄都有类似的项目。

不同的是,是需要人先把房子买下来,得到房契地契之后,才能去进行抵押。

在皇家钱庄这里,买房的时候就直接抵押了。

再者数年十数年这样的时间跨越,是其他钱庄根本不敢做的,而且利钱即便不是九出十三归,那也是非常高,哪里会有皇家钱庄这么良心。

这个房贷业务,可以说全都是皇家钱庄在办理了,也是皇家钱庄的主营业务。

了解钱庄的具体情况,朱元璋就越发明白禁止民营所带来的影响。

一家钱庄牵扯到的人群太多。

如果只是几家十几家出问题,这对大明整体经济来说当然不算什么。

可若是直接下禁止告示的话,那会全变成个烂摊子。

朱元璋有些不知从而下手了。

“大孙,若要是真成了,那最后怎么收拾呢,总不能不管不顾百姓的死活吧。”朱元璋有些担忧的问道。

这比处理贪官还要感觉棘手。

郭恒案也就贪个两千万四百多万,这已经是惊天大案了。

当初朱元璋利用郭恒案追赃粮,演变成全国骚动,民间富人莫不因此破产,总额也才这么多。

现在这钱庄的事项,即便没有细算,估摸着至少是十几亿的宝钞数目。

十几亿啊。

这可会造成多大的震荡。

其实还是朱元璋小瞧了民间富裕程度。

十几亿哪够,估摸着至少都是数十亿了。

要知道在民间钱庄,可不仅仅只有宝钞,其中还涉及到大量的黄金,白银,甚至是古董字画等一系列值钱的东西。

倒是朱英显然已经想好了对策。

“也不必太过于担忧,放任不管肯定不行,真要行动起来,这些钱庄自然是要全部并入到皇家钱庄里来。”

“对于百姓来说,冲突就没这么大了,也就是钱庄换了个东家而已,然后再把利钱调整与皇家钱庄一样就行。”

“估摸着以后还会衍生一些地下钱庄,违法给与高利囤积钱财,这些到时候就容易办多了。”

“虽说百姓们会有些抱怨,但那些借了钱庄高利的商人,对咱们就是感恩戴德了,毕竟他们需要给的利钱也会跟着下调。”

看似死局的情况,在朱英这里并不算太大的事情。

从这方面出手,受到波动的就只有那些民间钱庄背后的家族了,远远达不到天怒人怨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