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十年远征(第3/3页)

唯一需要面对担心的,就是恶劣的自然环境了,所以朱英才会选择三十五岁以下的士兵。

年轻点,身体素质自然要好些。

这不是征战,主要还是看个耐力。

即便是横跨了白令海峡,抵达了北美,朱英也不担心。

部落怎么跟大明的正规军打,完全没在一个层次,这可是五万兵啊。

当实际上肯定不会说有五万兵,在战兵这块,能有个两万已经顶天了,其余大半都是辅兵,包括随军的医师,还有各方面的人才。

即便是这样,那也能够在整个美洲大陆横行霸道了。

当然,远征军并非是为了抢地盘的,他们的目的是寻树,散播大明文明,宣扬大明威严,自然还是要友好交流为主。

是以恶劣的自然环境,比如亚洲东北部几乎被冰雪覆盖,行军速度自然会更加缓慢。

之所以选择五万兵,而不是十万甚至更多,也是有这方面的考虑。

毕竟其中需要大量的吃食,尤其是在进入北美之前,亚洲东北部这块。

粮食携带自然会有限制,总不能说带个一年的粮食行军,这很不现实,只能是路上边走,边收集粮食了。

所以随军的伙夫,也是个关键。

这么算下来,能够五年抵达南美,就已经非常不错了,即便是熟了路再走一次,估计也要差不多五年才能回来。

十年远征,真就是半点水分都不掺。

实际上,朱英觉得哪怕是顺利的情况下,估计也要十二三年才行,甚至是十五年。

最快的情况,当然就是这五万远征军全军覆没了。

两百贯钞是基础士兵的军饷,实际上加上各军官,其中还有医师这些算起来,至少也是三千万贯起步了。

除开安家费,朱英还给出特别待遇,但凡能够完成任务回到大明的,所有人员连升三级,并且还能补上所有军饷。

十年军饷啊,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哪怕是十贯钞,一年也有一百二十贯,十年就是一千二百贯。

不过安家费也就是抚恤金已经给了,这补的军饷只能是活着回来的才能领。

军功上。

普通士兵直接越过试小旗,变成小旗官。

而总旗就能越过试百户变成百户了。

像是指挥使这类的,除了官职上的,还能封赏爵位。

综上所有待遇,只是听听,真就是诱人。

这其中,尤其是对于刚入伍的新兵来说,则更加诱惑。

当兵哪能怕死呢,况且没有人觉得会有什么国家敢于跟大明作对,不就是行军吗,只要能活着回来,官职,钱财,名誉,全都有了。

自然,朱英在发布令旨的时候,可没有说过要去哪里,多数的士兵也不知道,将会遇到多么恶劣的自然环境。

其实朱英不发布这个令旨,哪怕是直接发布军令,也同样没有区别,只是他自己知道这其中的难度,所以才会给下如此丰厚的赏赐。

毕竟开出的悬赏都已经是千万贯宝钞了,还有世袭万户侯,总不能厚此薄彼吧。

事实上,这支五万人的远征军,才是朱英觉得最有可能找到橡胶树的。

令旨在军中的发布的时候,就已经沸腾。

其实哪怕没有明说,大部分人都能猜到,这次的十年远征军,目的就是为了寻找先前邸报上那流泪树。

普通的军事行动,怎么可能会有十年这么久,也不可能给出这么高的赏赐。

但不管多大难度,就目前给出的这些封赏,就让士兵们踊跃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