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出征吐蕃,针对帖木儿的对策(第3/4页)

“我曾经在想一个问题,什么叫做正义之师,后来,我就想明白了。”

“保卫国家,保卫家园,不拿百姓钱粮,真正的为国而战,有着忠诚信仰的军队,那才叫做正义之师。”

“也只有这样的军队,才能是得到百姓们的认可,自愿加入其中。”

“曾经,抓壮丁,服兵役,让所有的百姓都恐惧发抖,心中厌弃。”

“可看现在,我大明每逢招兵之际,再也不用担心兵源,军队里的主流,再不是那些罪恶滔天的恶贼,也不是欺行霸市的强盗,而是各个家庭里的良家子。”

“忠于大明,爱戴百姓,人们不再是害怕,恐惧,会为他们在外的流血流汗,夺取胜利而欢欣鼓舞,他们的父母,也会因为自家儿子当兵感到的是骄傲自豪。”

“你说如此有坚定信仰的军队,如何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朱英的语气,有着很强的感染力,这是他前世自带的,也是在这个时代吃饭的本事。

徐辉祖的脸上,都流露于非常明显的激动,显然已经被带入到这等气氛之中。

回过神来,徐辉祖立即起身躬身作揖:“臣惭愧,直到今日方时,这才明白殿下鸿鹄大志,远不是臣能够相提并论,臣……”

朱英摆摆手,打断了徐辉祖的拍马屁行为。

这家伙还是个正儿八经的读书人,真要拍起马屁了,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以前朱英还感觉不错,只是这马屁拍多了,马也疼啊。

“坐吧,我说这些,也不是否定曾经老将们为大明立下的功勋,若没有他们,自然不会有现在的大明。”

“但人要朝前看,谁都希望未来的大明,越来越好是吧,改革也好,变法也好,这都是不可阻挡的洪流,谁妄图想要以此拦截,必定会被冲得粉身碎骨。”

“只要不是违背国家安全,利益,无视军规,律法,欺压百姓,那么都是可行的,自也不用担心自身。”

这话相当于是给徐辉祖一个承诺。

朱英不会刻意针对老一辈的将领,但是他要知趣,守法。

不要因为自己曾经立下的功劳就无法无天,肆意妄为。

话到了这里,徐辉祖也明白了朱英的意思了。

也算是可以给曾经父亲的旧部一个交代。

不管怎么说,人情关系在那里,不是说割断就能割断的。

“谢殿下。”徐辉祖拱手道谢,他心里也知道,太孙能够说这么多,自然是看在小妹的面子上。

徐家是很不错,但那都是对陛下而言。

一朝天子一朝臣,能否延续富贵荣华,还得是看面前太孙殿下的意思。

还好,小妹能够嫁给太孙,真是徐府的幸运。

否则太孙若真要针对徐府,徐辉祖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其实就现在来说,太孙的要改革军中的意图,已经是非常的明显了。

否则那些新兵,哪里能有状告上官的地方,更不用说还能得到支持,真的就把那些百户,千户,全部都给拿下了。

“题外话聊完了,现在说说帖木儿的事情。”

“此番魏国公领兵出征,想来是对帖木儿已经有所了解了。”

朱英转到这次来徐府的正题。

兵法有言,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徐辉祖没有参与过大型战事,自然不会大意轻敌。

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二月中旬,一直都在搜集关于帖木儿的情报,还有作战的准备。

心中思量一番后,徐辉祖说道:“吐蕃地区平原居多,骑兵占据了很大的优势,想要一举击溃帖木儿的军队,显然没那般简单。”

“臣这番虽有远超帖木儿军队数目,又能得到北元骑兵,吐蕃当地的支持,大败帖木儿自当有所信心。”

“这次去到吐蕃,臣觉得最麻烦的并非是应对帖木儿军队,整合吐蕃,北元骑兵,还有我大明军队才是重中之重。”

“军报上说,帖木儿大军于吐蕃之地势如破竹,无可阻挡,吐蕃各境疲于招架。”

“臣分析,这里头自然有帖木儿大军强势的缘由,但吐蕃诸部各自为战,也是其中关键。”

“倘若吐蕃诸部能够齐心协力,即便帖木儿大军再是厉害,也会造成巨大损失。”

“是以臣在进入乌斯藏后,不会贸然深入,先行让士兵们适应环境,重新整合军队,身体无法适应吐蕃者,则只能留守后方。”

“其次是收拢吐蕃溃兵,获取足够多的帖木儿军队情报,逐步联络吐蕃各部,形成对帖木儿军队的防御,再伺机寻找作战机会。”

从一开始,徐辉祖就知道这次去吐蕃,并非是闪电战,而是要打一场持久战。

朝廷并不舍得把最新训练出来的骑兵直接投入到战场中,那么可供调遣的骑兵数目必然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