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一章:澳洲开发,上昆仑奴?(第3/4页)

所谓是我淋过雨,所以想给别人伞撕烂。

小商小贩的,朱英当然不会搞,他搞的就是那些后边有世家支撑的大商。

抓兵权,搞变法,弄工厂,分股份等。

这些手段,放在前世真不算啥,或许其他人要是在朱英这个位置,还能比他干得更好。

一个大的套子,把世家大商套进去了。

羊毛总是会薅光的,所以朱英促进开海,让商人们去赚取海上的钱财,还让大明水师给海商保驾护航,自己也参与了进去,如大明远洋贸易商会。

他放开了所谓的大国之风,在朝贡贸易上,开始对各国进行减少。

朝贡贸易或许有稳定边关的作用,比如大明的影响力,可朱英不在乎。

比如你占城,真腊,我就是不给你朝贡贸易上搞优惠,你还能咋滴,我就是不给大额封赏,你还能打我大明不成?

唯一例外的,也就只有北元了,毕竟那地方是真穷啊。

牛羊肉,皮草这些特产,看起来不错,实际上产生的经济效益对于整个大明来说,真就那么回事。

唯一能够利用上的,也就只有人力了。

所以朱英大搞北元雇佣协会,为的就是让这些草原的家伙们稳定下来,不要总是打秋风,影响大明边关,搞得大明这里动不动就要打仗。

其实北元雇佣协会搞到现在,国库的支出是很大的,从另外的角度去看,等于是在养肥草原。

其实早有臣子上奏,北元实属威胁,如此壮大之下,一旦翻脸对于大明来说,可谓是养虎为患。

只不过这个建议,爷孙俩都没有采纳。

朱英有信心,在同时发展的基础上,要将草原远远的甩在身后。

亦如现在的蒸汽铁甲船。

这玩意目前不能远航,可对海域诸国,那是绝对的威慑力。

而蒸汽机的作用,不仅仅体现在军事方面。

其中对于工业发展,那也是质的提升,是跨越式的进步。

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后,意味着大明的生产力在原本的基础上,是数十倍的提升。

除开蒸汽铁甲船外,蒸汽火车也能真正的开始打造了。

不说大明全境开设的铁路线路,只要把南京到边关的线路打通。

以蒸汽火车的运输能力,你北元,还算个啥事啊。

蒸汽火车最恐怖之处,在于运输兵力的速度。

哪怕是现在拉胯的蒸汽机,其动力也绝非是马力可以比拟的。

最关键的是,它可以十二个时辰不阶段的运行。

当初朱英想搞铁路,可惜最后不了了之。

而现在,蒸汽机,它来了!

蒸汽火车的运行速度,按照后世的计算方式,为每小时大约60公里到80公里,折合大明算法,也就是每个时辰一百二十里地起。

从南京到边关,约为两千四百里地。

而蒸汽火车十二个时辰,可走一千四百多里。

这也就意味着,只需要两天不到的时间里,蒸汽火车就可以把大军直接运送到边关打仗去。

即便算上蒸汽熄火,出点小故障啥的,三天也是稳稳够用了。

当然,如果装上大量辎重的话,可能要慢些,速度上不来,可这速度,也是跨越时代。

这意味着大明朝廷对于地方的统治力,将会得到极大的加强。

实际上会有些出入。

以大明现在的工业基础,铁路开山过河自然不行,不过关系不大。

这些路段人力直接干,士兵们在火车上闲着也是闲着,大不了多设几段路就行了。

想要完成这些,目前大明还有些难度。

其中铁矿的稀缺是个大问题。

并非是中原铁矿少,而是自古以来,中原地区的铁矿就被大力开采,导致现在大多数地方的矿藏都很稀少,多数容易的都被挖掘了。

这也是为什么朱英首先要做的,就是蒸汽铁甲船的缘故。

因为有了蒸汽铁甲船,意味着海上的距离缩短,运输能力加强,这就能大力对沿海,海岛国家地区的铁矿,运送到大明来。

“要是我没记错的话,倭国银矿最多,而澳大利亚铁矿最多?”

从造船回来的朱英,就开始打铁矿的主意了。

既然是大航海,蒸汽时代的来临,那么工业化革命的情况下,铁矿那就是重中之重了。

“只是现在的澳洲,完全就是个绝岛吧,如果让朝廷去开发,这个难度可就太大了。”

澳大利亚的地理烂透了,从一个整体来看压根不适合大规模殖民。

澳大利亚北部是面向大明,那里全是荒漠和热带草原。

对于大明来说,要沙漠我在西域就有,要雨林我去越南就好,费那个劲跑去澳大利亚干什么。

且从东亚出发登陆澳洲的话,等待他们的要么是西澳的沙漠,要么就是北澳的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