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六章:准备带朱元璋坐火车(第2/3页)

在西域那边,可没有什么后宫不干政的说法,连女王都不在少数。

因此阿依达非常的清楚,这火车的出现,将会产生多大的作用。

如果士兵搭载在上面,几天就能抵达,那么这天下,将会掀起新的战争。

有了如此强大的武器,大明必定会扩张疆域。

从这其中,王后看到的是血与火。

无数的民族,会一一在大明的兵峰下臣服。

这时,工部的官员过来禀告。

熄火的问题已经检测出来了,是因为蒸汽机的管道有残渣堵塞,所以才导致启动熄火。

其实只要是动起来了,一般熄火的几率会变得很小,因为高温同时会融化残渣。

“关于蒸汽机的问题,要建立专门的工匠小组进行维修,保养。”

“不管是蒸汽火车,蒸汽铁甲船,亦或是其他蒸汽机械,但凡是用到蒸汽机的地方,都要定下守则。”

“比如在启动前,要进行哪些检查,将这些检查的条目,一项项的罗列出来,必须要完成这些检查之后,才能进行对蒸汽机的启动。”

“科研司里,要放一台蒸汽机一直运行,由人进行记录,大概在多久的时候会容易出现问题,要保障一个时间点,每次在这个时间点前,蒸汽机就需要进行检查,保养。”

朱英随口就将后世的一些方法交代了出来。

现在的人们对于机械还没有形成稳定的概念,好像是造出来了,就不会出现问题,实际上机械的故障率是很高的。

黄观当即拱手作揖:“闻太孙之言,犹如醍醐灌顶,臣等在蒸汽机工作上,还有太多的不足,愿太孙以后能多多指导。”

不仅是黄观,包括其他的官员,匠人,都非常的吃惊。

在官员看来,太孙经常光顾科研司,实际上也就七八天或者半个月才来一次。

然而太孙不管是对于蒸汽机还是其他方面,都表现得非常清楚,甚至都不需要官员的介绍,比这些亲手参与制造的匠人更懂。

此刻在黄观及其他官员,匠人的心里,只有一句话形容:真天人也。

除此之外,他们也想不到其他的解释了。

“好了,清理完了,就继续启动吧。”

“遵令旨。”

第二次启动开始,比起之前的自信,现在黄观这些人就要紧张多了。

生怕再次出现熄火的问题。

好在清理了残渣后,蒸汽机启动的很是顺利。

轰隆轰隆的声音响起,火车头开始逐渐的加速起来。

随着动力的供给,火车的速度越来越快。

从快走,到小跑,再到快速的奔腾,火车头就这么沿着铁轨前进起来。

“好快,越来越快了,比奔腾的骏马还要快。”

艾米拉忍不住大声惊呼起来。

她的突厥语虽然这些工部的官员,匠人们听不懂,但里头惊讶的语气表露清晰。

“殿下,幸不辱命。”

足足过了一炷香,黄观这才刚对朱英作揖说道。

朱英满意的点点头:“很好,火车问世,乃我大明重大之事,影响深远,这将改变天下现在之格局。”

“即日起,立即按照现有的标准,打造属于我大明的火车专列,朝廷这里,将会成立铁路司,专门负责火车运行,装载等事宜。”

“黄爱卿,这件事你来主持,让科研司好生配合,立即打造一条由京师通往北平的火车专列。”

黄观连忙拱手作揖:“谨遵太孙令旨。”

朱英点点头,随后问道:“先前铁轨已经开始修建了,现在通到哪里了,到长江边上的港口了吗。”

从京师开始修建的铁轨,自然不是走正阳大道,那里人群太过密集,也不适合修建。

铁路是从皇宫的北门,自孝陵和玄武湖的方向开始,一路抵达南京港口。

这段路并不算长,也就二十里地。

京师这边有足够多的钢材搭建这条铁轨。

“回禀殿下,于昨日已经修建完毕了。”黄观恭声回道。

朱英有些高兴,说道:“车厢已经造出来了吧,我记得前几日就有禀告过来,既是如此,我让钦天监那边选择个黄道吉日。”

“到时候爷爷,还有朝廷百官,一共坐着这火车感受一番。”

“那天,记得把检修工作做好了,可不能出现岔子。”

在如今的京师周边,已经有二十多个炼钢厂,专门为锻造钢材所设。

京师的这一段铁路,朱英先前就已经是做好了准备,地面夯实,砂石堆放,就等着铺设铁轨了。

因此并不需要太多的时间。

铁轨的制作对于木匠来说,真就算不得什么难度,只不过从木工活变成钢材活罢了,原理上是一样的。

黄观面色有几分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