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章:伏击之策(第2/3页)

因为只需要不到三个时辰,就能抵达北元大营,带着步兵反而是一种拖累。

“果然来了,颖国公真是料事如神啊。”

“好了,赶紧回去通知。”

一处小山坡处,两名身穿大明服饰的探马,看着远方奔腾的骑兵,语气中很是兴奋。

吐蕃地域广阔,因此不可能说设下伏击,因为你完全不可能知道对方从什么地方经过。

这里并没有什么规定的道路,到处都能行走,傅友德想要进行拦截,也只能是散出探马,发现踪迹后再安排骑兵围追堵截。

不过大致的路线还是能够猜到的,帖木儿骑兵只能是绕开徐辉祖的军营,从侧面行军,这样路程会拉长,也给了明军骑兵阻击的机会。

乌思那虽然是靠着关系上位,但本身还是有几分军事谋略。

他很谨慎,并没有让三万大军一起行动,而是分散成多股,不至于造成太大的震动,且这样即便是被明军发现了,也能起到一些迷惑的作用,让明军不知虚实。

消息传到明军大营,众多将军兴奋鼓舞,当即就要出骑兵去进行伏击拦截。

傅友德不慌不忙,对探马询问道:“可知这帖木儿派出了多少兵力。”

探马想到先前的画面,回道:“约莫在五六千骑。”

傅友德再问:“轻骑约多少,重骑又约多少。”

探马道:“皆是轻骑,未见重骑。”

傅友德传令道:“再探。”

探马不敢不从,抱拳作揖:“遵命。”

徐辉祖等将军很是不解,傅友德见此解释道:“这帖木儿对于北元,要么不援助,要么便是大军援助,北元尚且有骑兵八万,这帖木儿曾与之对战过,当然也知晓其战力,派个五千骑毫无意义。”

“帖木儿军与北元之间的利益在于我大明,这帖木儿军向来狡猾,且在西域已然领教过我明军威武,则必然不会大意。”

“既探之兵力五六千,还未见重甲,可见这只不过是帖木儿军小股兵力,其中尚且有更多兵力在其他的路线,倘若我军冒然阻击,指不定还要入了他的圈套。”

“我明军骑兵具着重甲,比之马力自当差了少许,想要歼灭帖木儿援救,则只能以合围之势,若在合围之外还有兵力,则我军将腹背受敌,即便能够依仗军备精良而胜,也是惨胜而非大胜。”

众将军闻言,这才恍惚。

而没过多久,又有探马来报,也发现了帖木儿的敌军。

短短片刻,傅友德散步出去的探马,就报出了七八个地方。

傅友德听闻后,随即命人拿来吐蕃地图。

吐蕃地形平坦,但也有不少山脉阻隔。

傅友德等人根据现在所发现的帖木儿军队地区,开始推测可能行进的主体路线。

主体路线指的是帖木儿军虽然分散,也肯定也按照一定的路线前行,他们会在抵达北元大营前进行一个集合。

否则一直散开,指不定有不少的骑兵都要迷路了。

傅友德看完地图后,目光转向徐辉祖,很明显是带着考校的意思。

对于这个后辈,傅友德很是欣赏。

他们这一代人都老了,而未来的大明,是年轻人的天下。

作为徐达长子,傅友德相信徐辉祖能够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复。

徐辉祖微微沉吟,随即指向地图上说道:“此多地平坦,即便能够探查到其行军路线,也不方便我军阻击,因此必须是选一峡谷之地,前后围堵才能令其大败。”

“适合此地形之处有三,帖木儿军皆有可能从中经过。”

徐辉祖指着地图上三个地方说道。

傅友德问:“那你觉得应该是在何处设伏。”

徐辉祖想了想,指向了其中一处道:“北侧之路太远,想要从这里而过,帖木儿军须多跑百里之地,他们尚且不知我方与北元情况,自然要保存体力方可,大致是不会选此路。”

“南侧之路太近,虽说用时最快,但太过于靠近我军大营,依照对方行军小心来看,选这条路的可能性有,但不高。”

“唯有中侧之路,远近刚好,且峡谷短暂,能够快速通过,即便有伏兵也能察觉不至于损失过大,因此我认为中路的可能最大。”

听着这番分析,众多将军纷纷点头,觉得很有道理。

傅友德赞许的点点头:“帖木儿军确走中路的可能性最大,但也不可忽视南路,南,中二路相差不过三十里地,除开骑兵设伏中路之外,亦可步兵镇守南路,如若对方胆大,则有步兵拖延,中路骑兵亦可迅速回援。”

“北路也不可放过,我等对于帖木儿之将并不熟悉,倘若遇上小心谨慎的将领,宁可多花一些时间也要走安全路线,也并非没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