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八章:诸王回京(第2/3页)

这样的高丽,才会真正的成为大明一份子。

作为宁王,他在高丽各地去开设汉学堂,那些世家之人也只能是干瞪眼,没有任何办法。

即便因此很多世家倒向了李成桂,朱权也不在乎。

毕竟,高丽太小了。

大明随便出动几万军队,带上足够的火器,就能直接夺取高丽。

这弹丸之地跟大明对比,完全不在同一个档次。

朱英当初放弃高丽,而选择要去安南发展,也是因为高丽的局限性太大,不管怎么去发展,也只能是这个样子。

年底。

从九边到京师的火车,基本上已经是开通了。

朱权之所以能够最快抵达京师,也是因为火车的关系。

坐在火车上,感受着这无与伦比的速度,朱权整个人都一直处于震撼兴奋之中。

‘难怪太孙敢于北伐,有这等社稷神器,完全解决了兵力跟后勤的问题,草原拿什么来抵挡。’

‘明年北伐,必然是我大明大胜。’

说是三五日的功夫,实际上从朱权搭上火车到抵达京师,还是用去了将近七天的时间。

火车并非是直达京师的。

就现在的工程技术,还无法凿山开桥。

因此铁路的路线,只能是以平原为主,遇上大河就下车乘船,然后再从河对面重新上火车。

不过即便如此,对于整个大明来说,也是绝对不可思议之事。

朱权抵达京师的第三天。

朱高炽跟朱允炆也到了。

他们乘坐的并非是常规船舰,而是大明的蒸汽铁甲船。

在大力发展铁路的同时,蒸汽铁甲船的发展也没有停下,受限于石炭的问题,因此蒸汽铁甲船是以站点的方式进行移动。

在占城以北接近安南的新港口,就是蒸汽铁甲船的补给站点。

这里每日都会运送大量的石炭过来囤积补给。

为了节约石炭,正常情况下蒸汽铁甲船是不会经常往来安南占城于大明的。

朱高炽和朱允炆作为皇孙,当然是有资格乘坐。

坐上蒸汽铁甲船的朱高炽跟朱允炆,感叹震撼之际,同时对太孙的敬畏更甚了。

朱高炽还好,他虽为燕王世子,但实际上没多大野心,性子纯良仁厚。

朱允炆心里的小火苗,还没开始燃烧,就被掐下去了。

因为长期生活在占城,即便冬季也是炎热,因此刚到京师的朱允炆没适应寒冷,一不小心就感冒了。

期间朱元璋还专门过去了探望过。

不管怎么说,这都是自己的亲孙子,也是老大的种。

四大藩王抵达京师的时候,已经是正月底了。

令旨虽然是年前传过去的,但从倭国抵达大明,没有火车也没有蒸汽铁甲船,也就只能是以目前马车速度赶路,将近一月已经是很快了。

今年,已经是洪武三十三年。

有道是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

在三月三黄帝诞辰的这一天,将举行大朝会,也是为了宣布北伐相关事宜,且正式启动北伐。

距离三月三还有数日,最热闹的并非各藩王府邸,反而是淮西各武将勋贵的门庭。

其中尤其是蓝玉这里。

“凉国公,咱们大明要北伐,太孙又下令旨让所有藩王都返回京师,这是想让各藩王来争夺功劳啊。”

“也不知凉国公可是听到了些许风声,太孙那边对于咱们这些老人们,是如何打算安排的。”

“总不能这般大的事情,就让咱们在京师里闲着吧。”

前军左都督杨春大着嗓门说道。

他这些年一直都在京师里待着,身份听着是高贵,可是手里的兵权可以说日益滑落,威风不再。

即便是有所战事,也跟他五军都督府没多大干系,太孙跳过五军都督府直接遣兵。

这次北伐的事情刚刚冒出,杨春还想着再建功勋,可陛下那边没安排不说,等来的还是各藩王归京的消息。

这让杨春的心里很是埋怨。

后军都督府右都督祝哲,此时也附和道:“杨都督所言是及,我等闲置于京师多年,先前五军都督府总览练兵事宜,咱们经常在外练兵。”

“现在太孙大搞军事学堂,整什么新练兵法,练兵跟咱们也没了关系。”

“朝廷若无战事也罢,咱们也乐得清闲,可北伐这等大事,太孙却将我们抛诸脑后,这有是何道理,难道是觉得咱们这些老臣子们年岁大了,提不动刀了?”

“凉国公跟太孙关系莫逆,当初太孙入宫之际,咱们虽然没有表态,可心里面都是向着太孙的。这北伐事宜,好歹也让我们这些老将,为大明出一份力吧。”

前军后军都督都开了口,其他的也跟着说了起来。

无非是想要捞一份功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