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三章:李景隆带回来的麒麟瑞兽(第2/3页)

这么一说,自然就对上了。

差点闹了笑话,朱元璋明显有些不爽,李景隆连忙请罪:“是臣疏忽,险些酿成笑话,幸得太孙指点迷津。”

朱元璋摆摆手:“怪不得你,这基林兽都没人见过,乍一见之下,确有几分麒麟摸样,那孟加拉国也叫得巧妙,基林麒麟,谁听了不迷糊。”

“为了防止再生笑话,这基林兽到了咱大明,也该是换了名字。”

朱英提了一嘴:“既然是鹿,脖颈又这般长,不如就叫长颈鹿。”

太孙开口了,群臣当然不可能有意见,况且长颈鹿这个名字生动形象,也很合适。

朱元璋拍板:“便叫长颈鹿了,先前老四的提议也不错,还是把这长颈鹿拉至正阳广场,供百姓观之。”

对于李景隆奔波数年,带回来大量货物,朱元璋对其功劳还是肯定的,也不会在基林麒麟的事情上过于怪罪。

除了长颈鹿外,其他的狮子,鸵鸡,马哈兽也一同拉过去。

这在京师自然掀起了极大的热潮。

大量的百姓去围观看热闹。

只是比起百姓的开心,朱樉,朱棡,朱棣,朱榑几人心情就不怎么好了。

难得一次,四藩王在朱樉的秦王府聚集一起。

“北伐也结束了,仗也打完了,可是近来父皇完全没有开口要让我们返回倭国的意思。”

“前几天我跟父皇请安的时候,隐晦提过关于倭国之事,然而父皇好似并没有意思让我们返回倭国。”

朱棣沉声说道。

朱棣现在的底子,基本上全部都在燕城,按理说北伐过后,就应该要返回了,可现在完全没有动静。

大明马上就要进入到农耕了,倭国那边也差不多。

哪怕是现在出发,他们也只能堪堪赶上播种之际,只是宫里却没有音讯传来。

听着朱棣的话,其他三人有些沉默。

朱榑开口道:“父皇不会说不让我们返回藩国,可能是想咱们留在京师多陪陪他。”

这话一出,当即迎来了朱樉,朱棡,朱棣三人的鄙夷目光。

开什么玩笑,回到京师这么些日子,包括去年北伐,哪有什么父子情深。

就算是在草原,父皇嘴里念叨最多的,难道不是太孙吗。

在三位哥哥的目光下,朱榑尴尬道:“应该会让我们返回藩国吧。”

朱棣叹了口气:“如果只是父皇,自然会让我们返回倭国,可是太孙呢。”

朱棡迟疑问道:“老四你的意思是,大侄子不让咱们走?可他把咱们留在京师干嘛,当初让咱们去倭国也是他啊。”

朱棣道:“此一时,彼一时,太孙深谙商道,更精于细作情报之探查,咱们在倭国的那点事情,哪怕能瞒过父皇,难道还能瞒过太孙不成。”

“先前回京师时,太孙以令旨代谕旨召我等入京,岂非早有深意,现如今怕是他不愿我等再回倭国。”

朱榑疑惑道:“我等就藩倭国为大明屏障,太孙何故不让我等回去。”

朱棣对于自己这个弟弟很无语,完全没有政治嗅觉,但也只能耐着性子说道:“我们在倭国得到了太多的钱财,私兵之事让太孙有些忌惮,所以太孙才限制我们留在京师,或是敲打,或是限制。”

“目前对于太孙来说是绝佳的机会,他只要不让我们返回倭国,那么就能轻松让我们在倭国的部署完全失效,甚至能够占据我们在倭国的矿藏。”

朱棣的话,明显让几人的眉头深锁。

他之所以这么说,就是想要把几人跟自己绑在一起,共同对抗太孙。

随着去年北伐立下的功勋,这个时候的朱棣感觉自己已经有些功高震主了,即便是得到了父皇的奖赏,但是太孙会更加忌惮。

朱樉在这个时候开口道;“明日我去给父皇请安,顺便探一探父皇的口风,只要父皇这边同意,太孙也奈何不了我们。”

听到二哥开口,朱棣自然就闭口不谈了。

就现在藩王里,最能说得上话的还是朱樉,毕竟他如今正领着宗人令的名头,实打实的诸王之长。

……

东宫。

这个重新修建的宫殿,现在俨然已经成了朱英驻点办公场所。

前面的弧形大殿主要是用来开大会,一般都是在后殿办公。

太孙一系的官员,现在多是聚集在这里。

其实朱英现在手下的心腹并不多,主要还是以黄观为首的寥寥数人。

今日他特别召见了朱高炽。

“你在安南这些年,给咱们大明立下偌大功勋,所谓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别人没关注到,可我一直记在心里。”

“安南能有现在的局面,你是第一功臣,说吧,有什么想要的,我都可以答应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