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第2/3页)

日夜颠倒、长时间宅在家,对她的精神状态,绝对没有好处。

在踩椭圆机时,她点了外卖。外卖送达时,她已经出了汗,因为运动,心情好多了。她想着一会还可以去练点器械,就将外卖拿进了大堂。

大堂里边有一片休闲区,下午时人不多,她坐在了沙发角落里,搬了移动茶几到跟前,摊开了食物开始吃。

她昨天没有吃晚饭,饿过了头,今早躺在床上时一点胃口都没有。此时加了冰块的可乐入肚,一个激灵,人都彻底清醒了。

还点了炸鸡和寿司,是她爱吃的店。

勤俭节约这种事,还是等她心情好了再说。毕竟其他消费都已被她砍得七七八八了。

盘着腿在啃鸡块时,许嘉茗发现有人在看着她,她抬头看去,看到那人时,却是下意识扫了眼那人的周围,并无第二个熟悉的人影。

陈婧想找水喝的,喝了杯咖啡,又吃了咸鲜的午饭,结果在这一层转了一圈都没找到。外面下着雨,纠结着是打车回去,还是让她哥来接她。她哥来接她的话,就能顺便去趟韩国超市买牛肉和五花,在家烤着吃。

她发了信息给她哥,问他有没有空来接自己。

他一时没回,正准备先坐在沙发上等待时,陈婧就注意到了茶几上的食物,种类颇多的寿司拼盘,还有炸鸡和可乐,看上去就十分美味。

挺逗的,这人穿着瑜伽服来运动的,结果在外边吃这么不利于运动的高热量食物。

再一看,陈婧觉得这人还挺熟悉,当这人抬起头时,她想起来了,在滑雪时遇到的。

“嗨,你也住在这啊。”

也?难道她买了这儿的公寓,这儿的公寓当初预售时就挺抢手,用于出租的对租客的要求也挺高,当投资买了并不奇怪。

但许嘉茗也没多问,点了头,“对的,我住在这。”

见过两次,遇上了有机会再聊个天就能算是朋友了,陈婧自来熟地顺势坐在了她左手边的单人沙发上,“我朋友也住这,我来找她玩的。这儿的公寓挺不错的,你是来这读书的吗?”

“对的,在读研。”

“这么巧,我也在读研,在美国。”

见她看着自己吃东西,许嘉茗推了纸盒,“你吃炸鸡吗?这很好吃。”

“好呀。”陈婧不客气地拿了一块,果真挺好吃,炸的很嫩,“好吃诶,你最近还去滑雪吗?”

“没有去。”

“慢慢学,能学会的。”

陈婧发现这人不会去主动打探别人信息,问什么,就答什么,也没有多反问一句对方。这看上去像不善交际,但她觉得这至少比那些自以为聪明、绕着弯想打听别人身家背景的人好得多。

此时手中震动了下,陈婧低头看了手机,是她哥回了她,说要等半个多小时。

她又问了他,能不能带她去超市买牛肉。这次他倒是立即回复了,说可以。陈婧直接发了个定位给他,让他到了给自己打电话。

回完了信息,陈婧见她一口一个地吃着寿司,这一盒十来个都快被她吃掉了大半,“没想到你身材这么好,吃的还挺多。”

面对夸奖,无论真心假意,不用谦虚辩驳,接受了就好,许嘉茗向她笑了下,“谢谢。”

“你是每天都来运动吗?”

“没有。”说起来都愧疚,租金里的一部分在为这些设施服务付费,她却是不常来,“但我准备假期坚持一下每天都来。”

“就在这过节吗?”

“对。”不想在这个问题上往家庭隐□□更深入,许嘉茗端起可乐,捧在手里慢慢喝着。

陈婧八卦地眨了眨眼,“跟男朋友在这一起过节吗?”

正往嘴里吸的可乐忽然停止了流动,咬着吸管的牙齿放开后,液体倒流回了杯中,许嘉茗咽下了口中的可乐,“男朋友?”

陈婧看着她诧异的表情,“不是吗?”

主要是没想到她提这茬,更没想到她把周卓误解成了自己男朋友,许嘉茗摇了头,“不是,他是我朋友,来这找我玩的。”

“这样啊,原来他不在温哥华啊。”

“对,他在美国工作。”

陈婧笑了笑,也没在这个话题上多问,“我们加个微信吧,有机会一起玩。还能一起去滑雪,我把我教练推荐给你。”

许嘉茗犹豫了下,兴许是第一面的印象太过糟糕,看着如此热情开朗的对方,她倒是不太适应。

人都有两面性。对着在经济实力上至少能玩到一起的,和对为自己提供服务的人员,自然会是两种态度。

但这么想,她又觉得自己太尖酸刻薄了些。说过是一个误会,却一直记着,显得自己挺小气的。

当面对着要加微信的人,许嘉茗也不好意思拒绝。不过一个微信也没什么,上学时加过的陌生同学多了去,人脸都没法跟微信号给关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