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孰杀子产(第2/3页)

“会不会是郑国的子产大夫?”

孙武问道。

李然摇了摇头道:

“我与子产大夫虽有一面之缘,但也仅限于一面之缘。按理来说,是毫无必要的。”

“那还能是谁?难道是……祭姑娘?”

孙武说到祭乐之时,明显停顿了一下,眼睛里忽的乍现两道奇异的光芒。

李然正在思索着,并未注意,听到他提及祭乐,这才心神一震。

“莫非当真是她?”

要说谁还能对自己如此上心,除了叔孙豹外,便只有祭乐了。

“只是……却又为何搞得这般神秘呢?”

这是目前李然还未能想通透的地方。

……

李然这边正想着,耳边却忽的传来一阵歌谣声。

他抬头寻声望去,只见不远处的水田之中,十几个正在劳作的农夫们正在齐声高歌。

“我有子弟,子产劳之。我有田畴,子产夺之。孰杀子产,吾其与之。”

“孰杀子产,吾其与之……子产大夫在郑国的口碑竟是这般不堪?”

从对祭乐的遐想中被唤回神来的孙武,听到这一阵歌谣亦是不禁皱眉思索道。

这歌谣的歌词浅显易懂,任谁都能听得出来这些庶民野人对子产的不满。

而这显然与孙武从李然这边得到的,有关子产的描述可谓是大相径庭。于是,颇不经意的言道:

“依我看,这八成是有人在背后捣鬼吧!”

李然嘴角微翘,掀起一抹弧度。

孙武更加困惑不解。

李然却也不搭话,径直是入了田间,假意是问农户们讨一碗水喝。

农户们看到李然与随行人的打扮,虽说是染得一身风尘,却也掩不住这一身行头的贵气。

“好好好,贵人还请少待。”

过不多久,农户们便端来了几碗水与他们。

李然一边喝着,一边便是问道:

“老伯,不知此间田亩是属何人?”

“哦,我们这啊,都是丰氏所属。”

“哦?丰氏?……莫不是现如今的郑国六卿之一的公孙段?”

“正是,正是。”

公孙段,丰氏,名段,字伯石。与子产同属“公孙”一辈,都是郑穆公的孙子,目前乃是郑国的六卿之一。

“对了,老伯,我们初来乍到,也不知郑国眼下如何。但听方才老伯似乎对子产大夫颇有不满。不知是何道理呀?”

“嗐,不瞒贵客说,据我们家主人说啊。这子产啊。前些日子要我们去开垦荒地!但那荒地哪有这般好开垦的?更何况,眼下我们这公家的田地都来不及种,哪有闲工夫去开什么荒地啊?这不是胡来吗?”

“哎,真是官家动动嘴,最后苦了的还不是我们老百姓啊!”

李然一听,心中便有了底。虽说他眼下还并不清楚公孙段的为人。但是眼下子产改革所受的阻力,已是一目了然了。

随即,待是与农户们又随意唠了几句后,便是辞别了他们,继续上路了。

一路上,孙武倒是又好奇起来。见李然得有闲暇,便不禁问道:

“先生自农间出来后便一言不发,不知是不是有了什么想法?”

李然微微一笑,随后言道:

“长卿可知这些田地,可都是郑国贵胄所有的,而这些庶人不过是他们的佃户罢了。”

这一点,孙武自然是知道的。

而今诸侯分封贵族,土地皆归贵族所有,慢慢的,庶民也就都成了贵族的佃户。

“可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孙武继续问道。

李然闻声淡淡一笑,指着这方圆数里的田地道:

“你看这些田地,紧傍山林,弯曲绵延,毫无规则可言,田地里也没有农夫耕作,想来就是新开垦出来而尚未来得及上肥的田地。”

“我在晋国时,曾听叔向大夫说起过子产,听闻他正在郑国进行土地改革,鼓励农民开垦荒田荒地,却只按亩征收少量税收。如此着利于庶民的举措,自然是要开罪不少的郑国贵胄的。”

“你想贵族之土地完全依赖于佃户耕作,而今子产施行新政,佃户们为了执行新政前去垦荒,贵族封邑内的佃农自然就变少了,而贵胄的收入也自然而然的少了。既如此,他们对子产又如何能够有好脸色?”

孙武听罢,不禁是点了点头,随后又是问道:

“难道说,这些佃农们乃是受了他们主人的蛊惑,所以才唱起这等歌谣来?”

子产的土地改革对庶民百姓乃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他们按道理该当对子产感恩戴德,如何还会唱这等咒骂子产的歌谣?

如若不是这些被子产得罪的贵族暗中散播流言,讽刺诽谤子产,这些佃农们又何至于如此?

李然闻言,亦是点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