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新政,新气象(第2/2页)

“多谢大夫提点,然自当言行守一,不敢忘大夫相助之谊。”

听到丰段这话,李然当即表明了态度。

丰段听罢,亦是只能颇为无奈的摇了摇头,心中却又不禁暗想:也罢也罢,这李然终究不是我丰段的人,我又是替他瞎操心什么呢?

……

于是,从丰段府中出来后,李然果然是立刻又去了一趟驷黑府上。

不过,不同于游说丰段的敷衍拉扯,鬼话连篇,游说驷黑那可谓是相当的简单。

一来,当初熏隧盟会之际,便是李然派人给驷黑报的信,只提及这一件事,便足以令驷黑是对李然“感激涕零”的了。

二来,驷黑这个人本身就没什么城府,虽说偶有妙手加持,但终究是想法纯粹,套路简单。

所以,想要游说他其实也并非难事,单单是李然带去的那几个容颜姣好的婢女也就足够了。

所以,于明面上只是经过了一番简短的讨论,驷黑便当即是答应了下来,并许诺会遵照李然所说的,往自家各处的封邑是传出消息,鼓舞自己封邑中的庶民去尝试新政。

当然,这也可以看作是驷黑继续向子产继续示好的一个举措。

毕竟现在的他虽位列上卿,但却始终排在末尾,辈分虽高,可职位却始终还是矮人一截的。

再加上他如今是与丰段彻底闹翻了,眼下也是急需盟友。

既然丰段那边靠不上了,那子产自然就成唯一的选择了。

李然对此心知肚明,但也自不会去点破。

……

如此一来二去,李然便如同庖丁解牛一般,将子钱的各处关节给悉数打通了,而子产新政的也再无任何的阻碍。

无论是丰段还是驷黑,都在李然前去拜访后的当天,便授意自家各处的邑宰,开始让采邑下的庶民尝试子钱以及新政。

而这一场足以改变郑国整个国运的土改,几经波折之后,终于是落实到了实处。

不出李然所料,祭氏一众族老们,在见到了李然的这一番骚操作后,也立刻是想通了其中的奥妙。于是,纷纷一改当日的反对态度,亦是积极筹备起子钱来了。

而向来最是顽固的那些“地主”们,或许是因其从众心理作祟,竟亦是加入其中。更有甚者,有些“地主”为了能“贷”到更多的子钱,更不惜是亲自上阵耕作。

毕竟,在失去大量的佃户后,便只能想方设法的去到各地招揽流民,以充实自己的劳动力。实在招揽不到的,那也就没了办法,只得是号召族人都亲自上阵了。

所以,郑国上下一时是热闹非凡,农务的积极性亦是空前的高涨。

当然,无论是普通庶民,还是“地主们”所开垦的新田,最终都会有官家登记在册,并按亩取税。自然而然的,公室到头来竟是莫名成了最大的赢家。

而那些因种种其他原因逃入郑国的流民,也由于大批量的充当了原先那些“佃农”的角色。所以,换句话来说,他们这些人,也竟然大都是一来郑国,便有了自己的安身之所了。

如此的德政,自然是能够为郑国赢得好名声的。所以,子产与李然也因为这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而一时声名鹊起了。

……

而李然,自从新政是如火如荼的开展过后,更是一刻也没歇过。

为了推行子钱新政,他也已经是几次三番的亲自下到乡野去进一步了解情况,替乡民们是排忧解难。

甚至是不惜亲自上阵,竟是与祭乐一起体验着一同与乡民们劳作的快乐。

辛劳的汗水在他的脸上流淌,但他的心中却感到无比的快乐。

他并不知道,这一条颇为“现代化”的道路,是不是可以在如今这个时代持续的运行下去。但至少就目前而言,情况倒也算得是十分乐观的。

他有时也在想,倘若……他能够将此新政推行至其他地方的话……

在田野间休憩时,他也曾有过无尽的遐想。但他其实也十分清楚,若想要从上到下,彻底的重塑这一时代,仅依靠这一点微不足道的改变,又谈何容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