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楚国的隐忧(第2/2页)

而这,却不偏不倚的,是正中了李然的下怀。

“呵呵,大夫所谓之‘君明臣贤’,那便不外乎是公室与卿大夫。既如此,那‘周礼’中所谓的君君臣臣,岂不正合适?这可与李然方才所言是并无二致啊。”

“更何况,然以为,如今楚王所最为令人担心的,并不在于如何对外争雄,而是在于肘腋之患呐!”

李然这些话一经出口,便算得直接是开宗明义了。

是的,这就是李然所要说的第二个原由。而且,还是最有说服力的那个。

“伍举大夫所言不差,自我周宗平王东迁以来,我周邦之纷乱,皆是由礼乐崩坏所致的。但也正因为如此,岂不正好说明,‘周礼’中所谓的君臣之义,对于一国之兴亡而言是何等的重要?”

这的确是一个礼乐崩坏的时代,但这一口锅,“周礼”可绝对不背。

退一万步讲,可不正是因为周邦不再是以周礼从事,甚至对周礼所阐释之“天理循常”更是视而不见。所以,这才导致了如今的周人之邦会像如今这般的分崩离析,日渐衰微?

于是,核心问题又回到刚才的楚国问题上,试问楚国又该如何能够长久保持着强者之姿,去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呢?

很显然,把如今楚国的内忧给排除掉,才是最为重要的关键所在。

换言之,楚国若不能依靠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来维系其自身强大的优势,那又谈什么强国之道呢?

于是,李然将话题终于是引到了自己最终想要表达的真正主题上来了:

那就是现如今楚王熊围的正统问题,以及其权利交接的规矩!

众所周知,现如今的楚王熊围乃是通过篡位弑君而得到的权力,楚王这个位置本身可谓就是得来不正的。倘若不想个办法,使得其上下君臣都能够是安分守己的,那么楚国的内乱便是迟早的事。

而楚国一旦发生了内乱,无论是臣弑君,亦或是君杀臣,对于楚国而言都将会是一场极大的内耗。

到那时,就别说是是再去争霸天下了,能够得以自保都已是算得不错的了。

伍举听罢,似乎也是意识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顿时只感到是有些诧异。

他万万没想到,李然弯弯绕绕说了这么多,最终的论据居然会是这个。

而也正因为他终于是明白了李然所谈论的重点,所以一时间他竟也是无言以对。

对于楚国内部的情况,他伍举是很清楚的。而对于如今的楚王是如何篡夺的王位,他自然也是再明白不过的。

李然说的不对吗?不。

李然所言,的确在理。

而这其中的道理其实也是出奇的简单:

既然楚王的位置是能够通过篡位来夺取的,那其他人呢?是不是也能通过这种方式来弑君夺位,并成为下一代的楚王?

而这样的权利交接方式,显然是不适合一个国家去发展壮大的,甚至无法确保一个国家的长期安定。

现如今的楚国,的确很需要一种制度来各自约束君臣各自的行为,使得君臣都能够各自安分守己,恪尽职守。

那么这样的制度到底存不存在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