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国君的自我修养(第2/2页)

楚王还就不信了,自己不过是造一座城,难不成这天还能塌了不成?

这时,李然亦是上前言道:

“大王,倘若您不肯听申大夫所谏,那么楚国的祸难便从这里开始了。”

“先生这是何意?”

楚王虽很不高兴,可他却也并未如对待申无语那般直接出言训斥,而是面带疑惑的看着李然。

毕竟,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李然每每所言,都必然是有他的一番道理。

只见李然拱手道:

“大王会盟诸侯,诸侯召之即来,大王领兵出征,赖国不攻自降,大张旗鼓的于边境筑城,各国诸侯们居然也大都没有争议,大王的愿望都能如愿以偿,大王想要的一切都可以顺理成章的获得,无论是新都还是新城,亦或者是新的领土。”

“可是这样,大王就真的以为可以长久么?”

“从一个地方迁移一方民众去到另外一个地方,又将另外一个地方的原住民迁移到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来,如此大范围的迁移,还要承担筑城的劳役,百姓何其怨?”

“自古至今的君主,凡以私欲而置民意之上的,孰能长久?夏桀商纣,他们哪一个不是置民生于不顾,最终被推翻了的呢?”

“庶人不能安居乐业,日后又何以受君之命?届时若迫民流亡于外,亦或是易志反抗,这岂不成了祸乱之源?”

李然的观点始终与他初出茅庐时的观点保持一致。

国,必将以民为先。

这一点,无论是经过多少起伏,经历了多少岁月挫折,李然都未曾改变这一看法。

而他今日之所以与申无宇一道前来劝谏楚王,也正是因为楚王的行径,已是完全违背了一个历代明君所应该知道的基本常识:

安民和养民,乃是役民的基础。若是庶民百姓始终生活在不安之中,这样的国家是迟早要玩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