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四章 王子朝奔楚(第2/2页)

司空甘鳅也蠢蠢欲动,王子朝眼看无法再控制局面,便带上王室典籍,和毛得、南宫嚚、尹圉等人一起奔往了楚国。

出奔之际,他望向庄宫。并是命人向各方诸侯传出了他在位期间的最后一份,可有可无的嘴炮诏书:

“昔武王克殷,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并建母弟,以蕃屏周。亦曰,吾无专享文、武之功,且为后人之迷败倾覆,而溺入于难,则振救之。至于夷王,王愆于厥身。诸侯莫不并走其望,以祈王身。至于厉王,王心戾虐,万民弗忍,居王于彘。诸侯释位,以间王政。宣王有志,而后效官。至于幽王,天不吊周,王昏不若,用愆厥位。携王奸命,诸侯替之,而建王嗣,用迁郏鄏。则是兄弟之能用力于王室也……今王室乱,单旗、刘狄,剥乱天下,壹行不若。谓先王何常之有?唯余心所命,其谁敢讨之?帅群不吊之人,以行乱于王室。侵欲无厌,规求无度,贯渎鬼神,慢弃刑法,倍奸齐盟,傲很威仪,矫诬先王。晋为不道,是摄是赞,思肆其罔极。兹不穀震盪播越,窜在荆蛮,未有攸厎。若我一二兄弟甥舅,奖顺天法,无助狡猾,以从先王之命。毋速天罚,赦图不穀,则所愿也。敢尽布其腹心,及先王之经,而诸侯实深图之!昔先王之命曰:‘王后无適,则择立长。年钧以德,德钧以卜。’王不立爱,公卿无私,古之制也。穆后及大子寿早夭即世,单、刘赞私立少,以间先王,亦唯伯仲叔季图之。”

王子朝奔楚之后,赵鞅则是直接陈兵圉泽,进逼洛邑。

而此前消失的阴不佞,在这个时候又适时出现。并且是向单旗献上了当时王子朝祈福的宝珪,以证其心。

单旗得此宝珪,不由大喜,便让周王匄是将东訾之地是封给了他。

然而,对于姬盈而言,结局就不怎么美好了。姬盈在尸邑是迎接晋军和单旗,并明言拥护周王匄,和单旗刘狄盟誓效忠。他虽亦是投降,但他毕竟是支持王子朝的卿族,而且还是实打实的那种支持。

之前投奔王子朝,可谓是给单旗极为难堪。而且又同为卿家大族,阵营两立那就意味着是死生之敌。

单旗自然是难容于他,而尹圉也随王子朝奔楚途中,又折返回来,单旗对他们心生怨愤,不久之后,便将姬盈和尹圉给悉数杀害!

而单旗的此举,也直接导致了留在洛邑的王子朝余党又是人人自危,也为以后的“儋翩之乱”是直接埋下了伏笔。

而此事,在此且按下不表。

……

再说观从,在带着李然逃离洛邑之后,却并没有到别处去,而是藏在王畿周边的小邑,因为战乱不断,他们也不能随意走动。

不多时,王子朝奔楚,周王匄入主洛邑之后,这一番旷日持久的王室之乱,才算是暂且告一段落。

而李然也被苌弘是带回到洛邑,巩简也被重新启用。念及李然对他也算是有过救命之恩,便将李然是暂时安顿在了他自己的别邸之内。

其实,李然如今已是没了心气,他所一心扶持的王子朝,到头来竟然想要杀他,这不仅仅是让他颜面扫地,更是让他顿感无力,万念俱灰。

而他之所以回到了洛邑,也仅仅是因为师命难违罢了。

李然也是想着,若此番能侥幸赦免其罪,他想就此是回到郑国,从此以后便不再出仕。

然而,另一方面,单旗等人也正在商议着究竟该如何处置李然。

刘狄说道:

“若无此人为祸,王子朝之乱根本就不足为虑!依我之见,此人该杀!”

苌弘闻言,如何肯就此罢休,只见他却是摇了摇头,当众言道:

“想那王子朝,之所以后来不信任李子明,甚至将其禁足,其原由无非是因其曾竭力劝阻其称王。此子极为好义,名声甚大,如今既然已经弃暗投明,若是杀之只会是我痛而仇快!”

单旗一时间也拿不定主意,而晋国的赵鞅,此前曾与他是有言在先,务必要护得李然周全

单旗毕竟不想是直接开罪于晋国,所以还在那里犹豫。

单旗望向巩简,巩简稍作迟疑。

“单大人,简本不该在此多言,但此子确是大才,一杀了之,委实可惜!且子明也曾放得在下一条生路。还望大人能卖得在下几分薄面,高抬贵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