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5章、汪直名震海疆大计的第一步(第2/4页)

他意味深长地补充了一句:“军务会议所谋划之事,并非只有北患一桩。”

“臣明白了。臣这就先去武英殿,查阅秘档。”

夏言的心态总算放平了一点点,知道军务会议里的水比自己想象的要深一些。

回到了武英殿,先草草见过了那军纪、军备、战训三部的首官,这才问道:“麦公公,秘档在何处?”

已经离世的不只是杨一清、杨廷和,去年,张永也走到了人生尽头。如今,麦福从广东回京了,接替了张永的位置。而在军务会议当中,怎么会少了御马监掌印的位置?他虽然不列席,但武英殿中的秘档也由他保管。

“夏总参,这边请!”

麦福把夏言带到了武英殿的后殿敬思殿之中,打开了由两个禁卫、一个内臣和一个绿袍书办一同在门外守卫或办公的房间。

“库中秘档,夏总参尽可入内取阅,却不可带出。”

夏言看到那内臣和书办都提笔记录了什么,心中凛然。

这些手续应当不是要怎么防着他这个总参谋,但想来还会有其他臣子需要看一些东西的,那就要登记、要有人随侍在侧了。

走入了房中,夏言一眼望去,是一排排的架阁。

目前,还只有三大两小五排架阁:兵备、情报、会议、将领、军器。

夏言想了想之后,直奔会议那一大排架阁。

这应该才是脉络。军务会议上一次次的会议,有资格被存档到这里的,才代表了陛下最真实的军国方略想法。

夏言这一开始看,就在这里面看了四天。即便是夜里离开,脑子里也还在想着那诸多秘档当中的内容。

他渐渐知道了大明从多久以前就在准备着域外之事,也知道了更多以前不了解的情报,因此也渐渐放弃了先取青海的想法。

那并不能说明夏言在谋略上不如唐顺之,只是他知道的东西更少。

但问题是,唐顺之已经有资格知道这些了吗?还是说,王守仁对唐顺之说得更多,对自己说得更少?

夏言压着心中的疑问,就这样开始了他作为总参谋的官途。

……

新官上任三把火,夏言在军国大事上烧的火更急一些。

“臣已深悉陛下宏图,臣请先以抚宁侯朱麒改任山西镇总兵官,以平湖伯纪维民改云南都指挥使,宣大军屯改制扩至山西、陕西、四川……”

他在雷厉风行,这次朱厚熜给了他信任。

“看来,公瑾是明白这三年以何处为重了?”

“阮淦既已寻得黎氏后人,交趾变局已到。云南银铜之产天下十有其七,若通了缅甸、交趾商道,钱粮可自蜀、湖广入陕晋。臣明白了。”

这是刚刚才传回来的消息,不仅外察事厂找的黎氏后人,阮淦手里现在还有了另外一个他自己找到的黎氏后人。

而恰好,莫登庸派遣的使臣还已经出发了。

“纪维民在湖广平叛一战中统率神机营选锋,他从四川去云南,确实能让缅甸、交趾再想起昔年大明火铳破了象兵阵之威。”朱厚熜说道,“西北,静等俺答再助他哥哥灭土鲁番,让唐应德伺机助哈密富国则足以牵制青海和右翼西侧兵力。云南那边,要好生谋划了。”

新一届的军务会议开始正式商议关于云南的事,伍文定与沐绍勋的策略在等待他们的答复。

这个时候,徽州海贸公司的船队刚刚抵达云屯港。

“这便是那什么鸟粪石?”

船上,汪直并没有下船,他觉得在船上还自在些。

现在,他手里拈着一块鸟粪石端详着,不解地问道:“为何一定要带这么些玩意回去?”

“家家都如此,到底是什么缘故,那却不知了,想来是有大用的。”

“不值得,不值得啊……”汪直问道,“东家,真不能打点一下,带些别的回去?我昨日下船转了一圈,宝石、象牙、上好木料……哪样不比带这个回去赚得多?”

在他面前的,正是招揽他下海的许栋。

“其余事都能打点,这件事打点不了!”许栋摇了摇头,“我让你去办这件事,反而是看能不能从海贸行那里商议一下,价钱再压一点。如今下海的民船越来越多,海贸行那里也是一年一个价。”

汪直皱着眉头:“此物既对朝廷这般有用,海贸行为何不自己运回去?反要咱们这些民船花钱买了,再运回去抵税?他们自己运回去,不是更能立功呢?还是说朝廷更想要海贸行赚更多钱?这鸟粪石,只有海贸行手上有吗?”

面对他的诸多疑问,许栋再次摇头:“到底是为什么,我也不清楚。这鸟粪石倒不是只有海贸行手上才有,他们也是买来的。”

“啊?那到底产自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