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4章 师出需有名(第3/4页)

因为这是大明朝王朝内治,大明是中华唯一的天命,有对两京一十三省下辖之民属地审判权。

只是朝廷给他的定性应该是建立伪政权,也就是以自立徽王定罪。而不是倭寇。

但是大明官方文件将其定义为了倭这个外夷之邦,这种诱杀就完全没有上国的礼仪。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是春秋战国时期就对外输出的礼仪。

卫铿恼怒:“大明是上国,在这件事上,脸都不要了吗?”

卫铿对鲁大行说道:“大明现在对我们,到底是视作为‘内’还是‘外’?”

作为“内”,那么就得谈:如何臣服,交税上报田土,委派官员。

然而视作为外:那就是讨论怎么称臣纳贡。

卫铿:大明官方应该说明白,大员岛算什么!而不要想乡间游道一样掐手指打哑谜。

大明的君臣官僚体系,眼下在大航海时代,面对对外开拓的集团: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名义来没收全部财产,同时又给你按上一个外夷名字进行驱逐。

简而言之,垦拓会对现在大明王朝存在着信任危机。

卫铿见鲁大行可能还是不懂,则是称呼到:“如果朝廷没有明确的给一个官方身份,那么我们不会轻举妄动,授人于口实。”

卫铿心里话:教皇帝老儿该怎么做皇帝,海瑞会用他的《治安疏》来个“天下第一输出”。

至于卫铿眼下用白话文发几句牢骚,是不会传到上面去的。

鲁大行带着信息回去了,不过这份情报不是传到俞大猷那里,而是到了锦衣卫那儿,然后再通过东厂最后来到御前。

北都,万寿帝君的道观中

由于大明水浒传盛行。“诏安剿贼”(调动梁山好汉打方腊)的策略不足为奇。

随着精舍仙修的君王朱笔一批,内阁开始调动泉州浯岛上卫所兵(垦拓队买下来的千户职位)进剿此时入闽南的倭寇。

这回,来自大明的锦衣卫终于将命令传给了浯岛的卫所了。

而随着命令一到,穿着草鞋的锦衣卫们准备看一看这个海外巨商在这里开拓的港口,结果发现一批重甲士兵们,就已经拎着火枪,带着包裹整齐列队上船了,而调动该支部队的守备是苏千恒。

守备的管制只能调动百人,现在领着上千人出海。

锦衣卫准备跟着观察的时候,铁底鲸皮靴子的宪兵就把他们请到了船上,一起出征。

以大明的名号出征,也就不必避开锦衣卫,干脆大方的让他们看,省的朱家那帮多疑症患者想东想西。

随着大明朝廷的旨意下达,卫铿在时空团队中定调:“垦拓队在五十年内都不会和大明王朝直接作对的。”

在穿越三年,卫铿认为整个大明王朝内部矛盾相当复杂,土地兼并,地方豪绅,都不是省油的灯,接下来百年内,大明更是要经历一系列天灾人祸。

直接推翻大明王朝,封建余孽仍然存在。而且垦拓队现在构建的开拓性资本主义团队也不适合维系一个大一统内陆文明性国家。

所以最佳方案是和朱明王朝合作。这个合作过程中,我方姿态低一点,政治上称臣,经济上供,确保人口和文化的后方稳定。

汉末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而现在垦拓队决定用朱明名义,来横扫东南海,奠定“太平洋贸易公司”的威名…

卫铿:我不差钱,但是既然要权钱交易,当然是要和最大头目进行交易。

在沿海地区,垦拓会贷款给海军建了十五条两百吨级别飞剪渔船。

同时拿着圣旨作为幌子,来到沿海以雇佣海民,培训成水手。

陡然壮大的海军,对这几年无人机海上观察的倭寇在外海窝藏地点,开始了进军。

7月1日,在外海群岛上逮住了这帮作为倭寇的海贼。

面对大约三百人的海贼,秦天寿派遣了四个排一百人下去迎战,迈着整齐的步伐,身上铠甲也随之有节奏震动,海贼们中的几个真倭还想举着武士刀上来蹦一下。

结果被三十毫米的步兵炮锁定,在光学瞄准镜锁定下,根据测算,随着六棱炮膛中火光迸射,这个一百米外举着刀跳着的小矮人,就只剩下屁股了。

由于倭寇没有步兵火炮等远程火力,更没有骑兵冲击力量,排长们决定用散兵线靠近,直接贴近到六十米的地方停了下来,所有人解开了转轮枪械保险。步兵们开始瞄准。

一轮爆豆子般的速射开始,左轮打完后则是拆掉,然后继续换一个新左轮。

当然现在用不着换两轮,排队列在射完了一轮后,对面已经崩了。

这帮海贼冲在最前面的倒下一大片,在确定第一轮火力投射已经达到最大效果后,排长们快速聚拢队列,直接上了刺刀冲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