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第2/3页)

收拾不了皇贵妃,还收拾不了你一个贾史氏?

哼!

做为一个死了男人,儿子也没存在感的国公夫人,还能被上面剥夺诰命,也算是本朝头一份了。

自以为傲的诰命没了,这对贾母的打击是巨大的。原本还只是气恼装病,这会儿是真的病了。

最让贾母接不能的是她都将锅甩给了老二媳妇,为啥太后只罚她一个可怜老寡妇。

这不公平。

贾家人心里有的时候是真的没有成算,太后刚下过多懿旨,你就病了请太医,作死都嫌太慢呢。

都说趁你病,要你命。贾琏的药便是这个时候下到贾母药里的。

于是在京城还在沸沸扬扬的时候,贾母中风了。还是在太后下了懿旨后中风的。

然后不知不觉间又蹭了一把热度的太后又和因为听了皇贵妃几句话的当今吵了一顿……

(→_→)

等贾母一‘中风’,在贾琏的暗中操作下,最佳炮手大太太邢氏便直接冲锋陷阵去了。

你们二房先害本家侄女,后又杀人灭口,如今又气病了老太太,还害得老太太丢了诰命。这个家再容不得你们了。

大太太那么个不管不顾的性子折腾起来,那是什么话都敢说。还专挑人的痛处插刀子。

再有代儒找贾珍这个族长告状,贾珍看着自己那个过继出去的儿子鼻涕一把泪一把的叫姑姑,最后又想到香消玉损的绯歌,都不用贾琏多做什么,直接偏心的站在了大房这一边。

大太太见人就嚷着二太太给她下药害她成亲多年没有生育云云,又说二太太管家,对大房多有怠慢,他们大房过得凄风惨雨,好不可怜。

总之就是趁着老太太中风,没人拿孝道压着大房之际,大房彻底在这一场战役里占了上风。

然而,二房身后还站着个王家。王子腾如今也是炙手可热的人物,荣国府这样的人家还真得罪不起,尤其是贾琏还在人家手里攥着的时候。

于是这个时候,贾琏以王家之势,薛家之财先后说动了贾赦和邢夫人,正式向薛家提亲了。

对外自然不能这么说,而是说薛宝钗八字贵重,旺夫旺长辈,与贾琏的八字是天作之合,遇难呈祥。

虽然没说冲喜这个话,但却引引露出了那么个意思。

为了叫宝钗这个八字实至名归,贾琏还按着绯歌给的信息,掐着手指算成亲的日期。

薛家那边早就等着贾琏来提亲了。

以前还会顾及一下王夫人和元春宝玉,如今有了这么一场‘祸事’,薛家觉得元春估计在宫里也混不开了。

不但薛家这么认为的,就连王子腾也想到了荣国府杀人灭口和贾母被夺诰命这件事情中对元春有时候的影响。

这件事情,确实对元春有着不小的影响。

原本她就不是很赞同绯歌进宫争宠,但老太太执意如此,她就只能接受了。没想到最后人死了,还闹得满城风雨,这叫呆在宫里的元春也尴尬极了。

她投了皇贵妃,本就得罪了太后一派。太后要发作贾母,她根本没资格也没能力做什么。而因这件事情还是荣国府要送女进宫争宠,个中原由又隐隐的惹了皇贵妃不快。

若人送进来了,为了家族,受两边的夹板气元春也就忍了。可这人没送进来,就受夹板气,元春憋屈极了。

宫里都是跟红顶白,元春的日子本就不太好过。在自家祖母诰命被夺了后,元春不得不开始想这件事情有没有转圜的余地……

别说,在将自己寝殿的地砖磨薄了几寸后,还真叫元春想到了一个不是主意的主意。

此为后话,暂且不提。

京城因第一美人的陨落,风波一直在不断持续发酵中。

先是一群闲得蛋疼的纨绔子弟感叹花雕的折腾了一出‘忠仆告状’后,还有钱出钱,有人出人的帮助代儒祖孙为三具焦尸办了个极壮观的后事,水路道场。

虽然办这事的都是一群爷们,但丧葬事宜却一点不含糊。

绯歌那名义上过继的小侄子还得了那些纨绔好多见面礼和承诺,弄得那小娃迷茫了许久。

到底哪个才是他姑姑的未亡人?

绯歌以进宫为由帮代儒祖孙安排好生活,所以哪怕绯歌不在了,这二人的生活也不会受到影响,如今又有了这一出,一时间还真没人欺负这对祖孙。就是绯歌的名声……

轰轰烈烈的丧事办完了,京城中也不知道从哪又掀起了另一种‘绯歌风’。

谁家老爷们要是想纳妾了,或是逛了窑子了,总会被自家媳妇问一回姿色可比得上那苏绯歌?

什么,比不上?

那爷您可真能将就,也不怕旁人笑话。

或是一些本来就没有见过绯歌的内宅妇人不怕穿帮的说见过绯歌,然后当着自家男人的面来一番府中多少庸脂俗粉,与那苏绯歌一比,竟是不堪入目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