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第2/2页)

薛家在京城的宅子早在薛家有意有贾琏联姻时就开始不动声色的修缮了,所以搬出去的时候并不显得仓促。

刚开始备嫁妆就遇到了这种事情,薛家能做的便是等这一场风波过去了再筹备嫁妆了。

不过嫁妆里的针线却可以绣起来了。

仕农工商,贾琏有爵位继承,本身也有官职,宝钗的嫁衣就有别于嫁入商户人家和无职无爵的姑娘。

宝钗自来针线便极精致,此时嫁给意中人,绣的嫁妆不但精巧还能让人一眼便看出绵绵情意来,也是一段佳话。

宝钗安心呆在家里绣妆,薛姨妈则开始忧心起自己宝贝大儿子的亲事来。

以前她有什么事情都会找王夫人商量,可自打定下了将宝钗嫁给贾琏的事后,两人立场便再不适合说这些亲密话了。

跟宝钗说,宝钗又是个闺阁女儿,到底不及妇人见识多。宝钗见自家老娘愁来愁去,最后只得红着脸凑上前,小声的说等她出嫁了,有诰命在身了,出去应酬的时候,可以帮哥哥相看一番。

薛家虽是皇商,到底不似祖上风光,此时冒然娶亲还不如等她嫁了高门再给薛蟠议亲。

至少选择上也更多一些。

薛姨妈一听这话,仔细一想还真是那么回事,于是在原本基础上又将宝钗的嫁妆提高了一个等次。

手心手背都是肉,嫁妆多多的给,女儿开心了,跟娘家也更亲近了。她这辈子就得了这么一双儿女,自然盼着他们能相互扶持。

至于薛蟠会不会有意见……宝钗身边的莺儿说不定都能在陪宝钗看帐本的时候估摸出薛家一年的收入,而薛蟠怕是连他们家有多少资产都说不清吧。

薛蟠虽然又呆又浑了些,但娶媳妇之前对母妹也极是用心爱护,说起宝钗的嫁妆这话时,不等薛姨妈说什么,这位就主动提出来多给妹妹备些嫁妆,不能让人小瞧了去。

“我天天听人说凤丫头有多少多少嫁妆,王家的地缝扫一扫就够阖府吃一年的。咱薛家的姑娘更不能让人比下去。”他怎么说都比那个王仁看起来阔绰吧。

行哒,有你这句话,那这嫁妆就更不用担心了。

不过宝钗的备嫁日子在瘟疫开始后,便被打乱了。商人趁机抬高物价,本是商人逐利,对错都是道理。

贾琏知道夫妻一体,一荣共荣,并不愿意薛家为了这么一点蝇头小利在此时哄抬物价,挣黑心钱。便在一次拜访中暗示了一回。

虽然是未婚夫妻但到底不好见面,好在自己家里,又不相欺于密室,两人在花园里说上两句话还是有的。不过就几句话的功夫,宝钗还是听明白了贾琏的意思。

她心里有成算,也不愿意让人说她女生外向,不会将贾琏供出来。等贾琏走了,宝钗思考了一夜,天一亮便将自己的想法说给了薛姨妈和薛蟠听。

此时哄抬物价看似赚了银子,但却有伤天和。若不跟着一起抬高物价,又怕得罪整个京城商圈。若是压着那些杂货不出吧,宝钗又担心时日一长再让人惦记上,得不偿失。等将来朝.廷见世态严重了,再想杀鸡警猴,说不定那就是现成的罪证。宝钗翻来覆去,最后想到她那憨傻得泰半个京城都出名的哥哥,心生一计。

薛家铺子全面关铺,所有的杂货,留三分之一在铺子里,再将三分之一送到家里,最后的三分之一分送亲戚朋友。

所谓患难见真情,咱们可着关铺子不发财都要想着亲戚朋友,这份情谊虽不比雪中送碳,但也是花钱买了份人情。

对于花销败家从未打怵还极有心得的薛蟠一听这话,立时便大笑着说好,夸她妹妹聪明。

薛姨妈眉头微皱,先是不赞同这个赔本的买卖,后来又觉得这个主意也不是一无事处,若能用这些杂货建交,也能给薛家多留几条人脉。

薛姨妈和薛蟠都同意了,这事便好必了。宝钗但心薛蟠尽送他那些狐朋狗友,便不敢将这事交给他来办,直接从他哥哥那里要了一份名单,然后又结合薛家和京城的情况,添了些有用的人家进去。当天就将这事办得妥妥帖帖的。

翌日,听说薛家关了铺子的商铺人家到也没说什么。毕竟薛蟠那呆霸王的名头不是喊假的。

有人摇头叹息说薛家摊上这么个家主,不出几年必会败落。也有人家当面感谢薛家大方送来杂货,背后骂他们家冤大头的。

不过好歹世间有良心之人不在少数,到是真因着这一场瘟疫叫薛家结了几份善缘。将来在力所能及的事情上也愿意多给薛家几分脸面和看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