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第3/5页)

天气好时,也还会去逛逛本就不大的园子。天气不好时,一两天都不出一回房门。

有的时候,还要学古人来个闭关画画。这一闭关时间就更长了。

时间一长,府里的人有时候好几天见不到惜春都是常有的事。

当然,在惜春离家出走的消息暴出来前,怕是也没人会相信自小没怎么出过府的人还敢干出这么大的事。

一时听探春这么说,宝玉不由点头,也是一脸感慨,“当初姐妹在一起,何等热闹,如今,如今竟然只有四妹妹了。”想来过两年,四妹妹也要离开这个家了。

探春顺着宝玉的话也想到了那些年姐妹在一起的时光,默默点头,岔开了话题。

最后以女儿的身份拜别了贾政等人,探春又去跟赵姨娘说了一回贴己话,完事又去大房挨个见一面,这才坐着代儒家打发的马车迈向碰瓷的新人生。

代儒家过继来的小孙孙,小时候也经常被绯歌接到荣国府,不但对三春不陌生,对林家姐弟也是熟悉。

不过猛不丁的知道探春成了他的亲姑姑,小孩还有些迷惑不解,外加诧异震惊。

从来都是听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如今终于见到一回反着自然现象的奇迹了,又怎么要能叫人不诧异。

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探春不是没想过她既然可以写一封过继的信,也可以写一封婚事自主的信。但思前想后,探春发现只有走出那个府,她才是真正的走出一个牢笼。

只有她走出来了,她才能有余力帮助姨娘和环儿。

安顿下来后,探春就让人仔细打听了一回京城有名的私塾,将她觉得不错的列了出来。写了封信让人给赵姨娘捎去。

环儿终于可以好好读书了。

新家的生活比探春想的还要容易。

这个家里没有女眷,她是唯一的女主子。虽然有些强买强卖的尴尬,但探春能在荣国府生活那么多年,见天的夹在嫡母和亲姨娘的纷争里,如今这点小尴尬对探春来说就跟毛毛雨似的。

她管家理事都没问题,不过她刚来这个家,到不好上手管家什么的。平日里除了给代儒请安,就是在房里做做针线女红,不出几日就给代儒祖孙各做了一双鞋。

探春书法好,书读得也不少。家常闲了,也会做个诗填个赋。又因时常觉得自己样样都好,最不好就是生为女儿身,所以探春连外面读书人做的八股文都有涉猎。

到底是金陵十二钗,就算被个俗到极致的混蛋影响,也是才华横溢不逊他人。虽然没学戏文里的情节女扮男装参加科举,但那文章做出来也让人惊叹不已。

于是探春与她新侄子的感情直接从八股文的各种写作套路开始培养。

……

贾琏快刀斩乱马,探春也是走的毫不拖泥带水不说,这位临走前还自己掏腰包买了一批伴手礼请宝钗以代儒的身份送与亲戚世交家里。

本来这样的事,为表重视代儒其实是应该在家里摆几桌酒席的。可探春却觉得这种事情还是别叫那老爷子出面了。而且这种碰瓷的事,还是相对低调的处理更好一些。

宝钗挑眉应下,拿着府里的帖子将探春过继这事以走礼的方式通知了各家各户。

于是就在探春将自己过继出去的第三天,京城一些人家知道这个消息的时候,惜春离家出走的消息也传了出来。

探春心眼多,惜春也不差。为了方便探春操作,她的那封信下面是没有日期的。

所以就算看到那封信,不知内情的人也不知道惜春到底是哪天走的。

探春离开时,又请赵姨娘悄悄的将惜春给她的那封信送回了惜春的房间不说,还让赵姨娘记得给那房间夜里点灯……

然后时间长了,再怎么不受重视,也不可能真的没人发现。

当然了,贾家那些下人被惜春打发走了,但是还有贾家的主子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旁的不说,按着惜春从她哥她嫂要钱要物的频率来算,到了日子惜春没派人来,凤姐儿也要觉得诧异。

进宫在即,还是不要出任何闪失才好。于是凤姐儿来了,自己带着供品走来了。

可没想到等待她的竟然是一封做鬼都不放过她的信。

!!!!!

我勒个大草呀。

凤姐儿暴跳如雷,戾声吩咐人去找。

这时‘闻声’赶来的宝钗也一脸诧异的出现在惜春的房间里。然后自然的接过惜春的信,最后一脸不认同,甚到是愤怒不已的看向凤姐儿。

然后不等凤姐儿咆哮出宝钗管家不利,让她们家姑娘跑了,应该负全责的话,宝钗拿着那封信去先声夺人去找贾琏了。

堂堂贾氏一族身份最高贵的姑娘被人不声不响的送进宫……这样的族长夫人,这样不慈的嫡亲嫂子,必须被阖族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