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第3/4页)

……

探春那里是商场得意,情场还没找到门的状态,而惜春那边却渐入佳境。

京城人大多瞧不起西北或是关外一些偏僻之地出来的人,觉得他们尚有许多未教化的毛病。然而在很多地方,那些毛病在女人看来却是极为可爱的。

就好比某些少数民族女儿尊贵,男子卑微。家里世代女人做主,男子不得参与任何家庭会议。

那里若不是只是偏远部落,到是更像绯歌话本里的女儿国。

西北那里的人,女人热情开朗,男人热血豪迈。不同的风俗也让他们有着有别于中原的生活习惯。

虽然不是女尊男卑,男女平等,但却没将女人看轻看低。男人可以撑起业家门户,女人也可以如此,而不被人当成异类。

西北出来的霍二,性情不错,眼界也宽,不似中原大多数男子那般教化迂腐,将女人轻贱。

只见他不以惜春是中原人,用中原礼仪要求惜春,还亲自按着西北最高求亲规格为惜春亲手打猎红眼赤狐,就可以看出来他多年读书做学问,只是读了学,做了学问,没放弃西北汉子的本性。

中原人讲究孝道,女人还讲究三从四德。

惜春以前从来没想过的问题,在和西北妹纸闲聊的时候才有一种恍然大悟的心境。

三从中,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说的是女子哪怕做了母亲,在丈夫身前听丈夫的,在丈夫死后也要听儿子的。

而中原的孝道,说的又是子孙晚辈要孝道父母长辈。

那么这个孝顺里,是包括母亲的。

那么既是要孝顺,那为什么还要让母亲听儿子的?

这本身就传在极不合理的矛盾。

╮(╯▽╰)╭

这个话题,惜春在某次霍二陪她闲聊时笑着提了出来。霍二笑眯眯的看着惜春面上不一副天真不解,但眼睛去灼灼等他回答的样子,不由心下一凛。

这是道送命题。

“你是中原人,我是西北人。今生能得你为妻,自然事事以你为尊。”真按着中原的三从让自己母亲听儿子的,那才是最大的不孝顺和讽刺吧。而且,夫妻一体,人家好好的闺女嫁到你们家,你还瞧不起人家,这也不是人干的事呀。

话说,这中原人就是能折腾诶。

.

惜春和霍二的亲事办的很着急,所以也省了不少繁文缛节。

之所以办的那么着急还是因为今年翰林院庶吉士放馆比往届早了半年。

然后迎春夫婿提前放馆授了官,俩口子便要带着孩子赴任去。

迎春夫婿授的是赣南那边的地方官,这是早前家里就托人留意过的。此时出京自有官差开道,官兵护卫安全无虞。

惜春虽然头一次出门旅行就经历了西北的马贼流寇和沙漠风暴,但一路所见所闻,到底将这颗圈禁过的心弄得蠢蠢欲动,不甘死守京城。

至于霍二,十年内都不得科举的男人,与其天天在家里看书,还不如陪着媳妇到处走走看看。

人不都说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跟着迎春夫婿去任上,惜春玩了,乐了,他也能增长点见识,还可以旁观一下自己这位不知道从什么亲戚关系论而得出来的二姐夫如何当官。

先见习一下,将来总能用得着。

行叭,上次跟着探春的商队蹭旅行,这次跟着迎春家的官差队伍蹭出行,也算是另类的一碗水端平。

不过说起这个,惜春就不得不遗憾的说,本来那年秋里探春是要去江南贩货的,但那年秋天赵姨娘狠病了一场,到底耽误了探春出行,也叫惜春的江南游成了泡影。

其实最开始的时候赵姨娘压根就没有病,她这是换了个套路催探春成亲呢。

可惜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让王夫人钻了空子。

王夫人和赵姨娘也算是斗了一辈子,赵姨娘能在王夫人这样的主母手底下还生下一子一女,独占贾政宠爱多年,可见早就成了王夫人的眼中钉,肉中刺。

再加上贾环如今读书上进,在读书上虽不及宝玉通透,却也是个好苗子。加之贾环考中秀才这事竟然露了风声出来,就更让王夫人着恼了。

虽然王夫人看不上秀才这等末等功名,可问题在于她的心肝宝贝宝玉没有不是吗。

本来这事是藏着的,却不小心泄露了出来。赵姨娘见此也不藏着掖着了,将贾环夸得天上有地上无。这就更扎了王夫人的眼。

再一个赵姨娘以前手头紧,有点银子就想着给贾环和探春留着。后来陆陆续续从探春那得了不少银钱花用和时兴的花样首饰,人穿戴上去了,手头又充裕了,也舍得打赏银子了。

二房带出去开府的下人还是荣国府那一批最会踩高捧低的那些家生子,这一来二去的,原著中怎么捧着宝钗踩黛玉,现在就怎么捧着赵姨娘母子踩王夫人和宝玉这对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