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第2/5页)

行叭,对于元春主仆来说难于上青天的事,对皇贵妃来说却不并为难。哪怕如今她渐渐失宠,但对当今的了解也比旁人多得多。

更何况她都这么一把年纪了,还跟小姑娘争宠,让人看了岂不是笑话她有失尊重。

……

时间一晃而过,彤语看着皇贵妃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展示了一回手段后,先是彻底对皇贵妃服气了,然后才跟着收拾了行李的元春一起出宫了。

元春早就没了恩宠,所以住在宫里还是住在宫外于元春来说都是深闺空寂。而住在宫外至少不用见天的面对宫里的各色人等,心里还能宽畅许多。

说不定对自己狠一些,深闺也许就不空寂了呢……

再一个,住到庵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见见家人。至于彤语说的出门溜达……受大家规矩教养长大的元春还真没敢往那方面想过。不过此话过后,时间一长,心到是活了。

彤语是在元春出宫的旨意传出来后,才将皇贵妃找她的事告诉元春的。

不但将这笔交易说了,也将她担心顾虑的事也说了。元春闻言好半晌才找到声音,抱着彤语好半天都说不出一句像样的话来。

又是心疼她,又是感谢她。最终却全都化为满腔的担心。

一个年老色衰的宫妃奉旨修行虽然不是大事,但按着彤语的要求,皇贵妃的指示,也有要一定的排面才行。

所以内务府提前去选好的庵堂那里铺宫,然后礼部再挑了出行吉日启程……总之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彤语是要跟着元春去庵堂看着元春安顿下来后才会去皇贵妃的娘家备嫁,所以这段时间她一直在元春身边接受婚前教导。

元春的婚前教导,挺别开生面的。

她早前就教过彤语如何管家,如何管理下人和田产庄子。当初教她这些以想着彤语嫁人正妻,总能用到这些东西。如今这些元春都不教了,开始教彤语怎么精致的淘气,以及更精致的吃喝玩乐。

元春这些年有意无意的将彤语教的跟绯歌的性子有些相似,如今更是全盘按着绯歌的性子来。

那丫头吃喝玩乐,没吃半点亏,哪怕是在荣国府当丫头,也没亏待自己半分。彤语是要进皇子后院当侧妃的人,将来怕是跟她一样都是皇妃的命数。

皇妃,哼,说的好听是妃,可到底还不是个妾室。

除非熬成皇贵妃那样,不似皇后却也掌着凤印。不过那些事情的前提还是要这丫头会经营自己的生活才行。

既然没办法在容貌上出色,那就在性情上来个与众不同吧。

悦已也愉人。

.

翻版的绯歌,比绯歌更适应这个时代和这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血腥生活。

有些事情上,绯歌被现代教育捆绑的束手束脚。但土生土长的彤语却没那些顾虑。

然后一个宫女的奋斗崛起,成为整个天.朝最尊贵的女人的故事也从这个时候慢慢的生芽……

皇贵妃给元春挑的庵堂在直隶,环境不错,离京城也不远。

元春自己独占整个庵堂的东侧,修葺间隔出来的五进大宅,将庵堂最出名的桃花林子都隔进去了大半,更别说原来就在东侧的莲花池子和半个花园了。

东侧的面积比元春的凤藻宫还要大一半,元春转了一圈心里又是一番感慨。

嫁给皇帝的待遇好像没有出家修行好诶~

休整一番,传了庵堂的主持过来说话,也赏了一笔香火银子后,彤语拿捏着大宫女的气势对着庵堂里的尼姑和跟来的宫人好一番敲打,这才放了他们各自散去。

安顿好了元春,彤语才依依不舍的跟着皇贵妃娘家的人回了京城。不过在回京城的时候,还顺路给探春捎了话。

彤语想,元春能让探春安排自己,那在元春心里一定是跟探春亲近的。如今元春搬出宫来,让探春上门看望一番也能解解烦闷,有个说话的人。

之前,她总以为自己出了宫门这辈子都没有机会再进去了。她和元春会隔着一道高高的宫墙此生再不复见。

没想到,这种情况却洽洽反着来了。

她可能再也出不来了,而待她如珠如宝的娘娘却被送出了宫。

造化弄人,不过如是。

.

彤语是侧妃,备嫁的日子并不算长。

因彤语是四皇子的侧妃,如今又是这个家上了族谱的女儿,所以皇贵妃的娘家更是给准备了极体面的嫁妆。

一来这份嫁妆没便宜外人,二来也是给皇贵妃和四皇子长脸面,提高他们家姑娘的身份。

其实对于这件婚事旁的还好说,让皇贵妃娘家人一直想不通的还是四皇子的审美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难道这就传说中的审美疲劳?

就在彤语备嫁和新家人培养感情的时候,元春出宫的消息已经传到了贾家和一干与元春有旧的人家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