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采蘋(2)(第3/4页)

本来只是临时想到了这个事情,但刘嫖却越想越觉得不错!仔细想想,陈嫣就不说了,陈娇都是快要嫁人的年纪了。她以前想着阿娇是要做皇后的,很多普通女子要学的东西对她来说一概没用,也就没有多提。

现在想想,做皇后也不能什么都不知道吧?

宫内大小事务都是需要管理的,其中有很多内容就和经营生意一样!像是什么宫内开支的划定、分配,祭祀、庆典、家宴等等的安排。很多很多事情都可以让懂这些的宫人去做,可是自己本人也不能对此一窍不通啊!

就像她做生意一样,不需要事事亲历亲为,但总要懂一些。这样能更好的经商,也能及时发现敢于欺上瞒下的手下管事。

“说到这个,明日得查各处的账目…”刘嫖这样说着,又觉得头疼起来。

查账这种事情自然不用她亲历亲为,她身边有通算学之人,就是这个时候用的。这些人算账又快又好——当然了,这些人也不是算学上面的精英,这上面的精英难求啊!出来一个到处都是抢着要的!

也不是刘嫖抢不过其他人…只不过这样的人才往往不会甘于帮人管管账啥的,他们大多都求上进,想着当官儿呢!

这也不稀奇,不同于科举大兴之后,考官、选官的标准完全偏向了文科生。至少在此时,只要有利于做个好官能吏,一个人各方面的才能都是受到重视的。

农学如此,算学也如此…具体看《九章算术》的内容就能明白了。

《九章算术》虽然最后成书的时间是东汉初期,但实际上之前早就有这部书的雏形了。特别是经过张苍、耿寿昌等人增补、修改,已经和后世流传的版本差的不多。

唔,耿寿昌此时还没有进行这方面的工作——或者说,这个人还没有登上历史舞台。但张苍大名鼎鼎,才死了不到十年呢!

而看此时的《九章算术》,里面的内容全都和实际问题相关,算田亩、算人口、算税赋、算粮谷等等。这倒是尽显华夏古代格物学的一个特点,重视经验,而很少追究原理,将零散的理科内容成体系什么的,也很少有人做这样的工作。

这样的好处是入门容易,而且很容易在很早的时候就接触许多后世才研究透彻的艰深问题。坏处也很明显,做比喻的话,走这条路是会越走越窄的!

而就是这样的《九章算术》,其实体现了此时算学的具体用途,那就是辅助为政者——再看看此时流行的其他算学典籍,无论是《许商算术》、《杜忠算术》,还是《算数书》皆是这种风格,由此也可见一斑了。

总之,懂算学的精英肯定不会甘于给人做账房…刘嫖倒是也能推荐这些人当官,只不过没有那个必要。如果只是算账的工作,普通的算学人才就够了。而推荐这些人当官,甚至说不定得给他们跑‘赀官’,那未免不合算。

别看刘嫖身家丰厚,但就和很多人一样,她也是会算这种小账的!

有人帮自己查账,这自然是省下了她劳心费神的功夫,可要刘嫖来说还是头疼!

她不可能将这些事情丢给别人就不管了,查账出来她也不是完全信任的,总得自己抽查一二吧。再加上查账结果出来了之后,做的好的要嘉奖,做的不好的要惩罚,这都是事儿!

而且她还想起有一座大酒舍经营的不好,她要么再找个善于经营的人去经营,要么就只能让这酒舍做别的了!

只不过善于经营的人才也不是菜园里的葵菜,想要的时候就能去摘!至于转做别的…酒舍做不好,谁能保证做别的就能好了?

想着这些事情,本来悠闲自在的一天似乎都没有那么舒适了。看着陈娇陈嫣一个玩耍,一个看自己喜欢的书册,刘嫖摇了摇头,“还是你们做女郎的好,万事不消去想,还想要什么有什么。”

似乎每一个大人都会有揾钱艰辛的感慨呢…即使是成功人士。然而若真的放他们舒舒服服地过日子,放下这些‘俗务’,恐怕他们又不肯了。比如说刘嫖,让她不必经营产业了,想必她的日子依旧能保持如今的富贵。

但她真的会愿意吗?恐怕不会。

“阿母发愁什么呢?”听着刘嫖这样的感慨,陈嫣觉得有些好笑,反正书也看不下去了,干脆放下竹简,笑着看向自己这位公主娘亲。

“还不是明日要做的事…对了,阿嫣会算学吗?”刘嫖像是想起什么了一样,问道。

陈嫣已经启蒙了,这一点她是知道的。最开始是她那位尊贵的天子弟弟告诉她,主要是为了向她炫耀陈嫣有多么聪明,学东西都是一学就会!

说实在的,刘嫖实在不知道这种炫耀有什么意义。要知道刘嫖可是陈嫣的阿母,向谁炫耀都说的过去,唯独刘嫖…她只会与有荣焉吧。而且孩子舅舅向孩子亲娘炫耀孩子聪明,总有一种难以言说的傻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