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园有桃(1)(第2/4页)

那还读个鬼的书!

这样一来,再次见面就成了大家都知道的事情。既然是这样,送别虽然还是有悲伤的氛围在,但却没有普通的朋友送别那么伤心。

当一件事习惯之后,人调动情绪就很有限了。

送别的仪式原本非常复杂,现在却是硬给整的简单了。三人水边送别,陈嫣身边的婢女奉上陈嫣的那张瑟。

瑟的乐音响起,充满了离别的哀愁。宋飞熊擅鼓琴,也带了自己的琴,在一旁相合起来——这并不奇怪,在汉代时音乐教育是所有读书人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若是单单指女性,这个重要性还要上升一个档次!

宋高与宋飞熊父女过去虽然生活清贫,可宋高确实是知识分子没错。教女儿读书倒也平平,可在音乐上却丝毫没有放松。再加上宋飞熊喜欢,常常练习,水准确实不低。

桑弘羊倚靠在水边柳树旁,凝神听着。两人的乐声虽然比不上什么当世名家,特别是陈嫣,她再有悟性,也就是一个初学者而已,水平能高到哪里去呢?但两人是真情实感的,再加上技艺虽然稚嫩,但隐隐约约依旧可以看出高妙。

已经很有可听之处了!

更何况,听音乐这种事不仅和音乐本身有关,和奏乐的人是谁也有关,和自己听音乐时的心境也有关!

桑弘羊固然是急着回家的,但此时此刻,分别的愁绪也是存在的啊!他还能和陈嫣同路一段时间没错,可是对不夜县,生活了这一段时间,留下了很多很美好的回忆,立刻这里总是一件挺伤感的事情。

即使他知道,明年又能再来。

乐音止,站在稍远一些地方的公孙弘点了点头。他也是要跟着陈嫣去长安的,不过家眷就不必了。毕竟舟车劳顿的,即使不夜翁主的车队算是安逸的,也比不上住在家里舒服。他的家眷中还有年事已高的继母,还是不要折腾了。

公孙弘虽然也是离别之人,可他到底不能和几个孩子玩闹到一起,所以这离别之会也就只能远观了。而作为一名儒生,虽然是半路出家的,他也同样接受了音乐教育!比起正统的那些儒生,自然多有不如,但鉴赏能力很高却不是吹的。

陈嫣和宋飞熊的琴瑟并不算是出类拔萃,但两人,特别是陈嫣乐音中透露出来的大家气象却让人侧目——她一定有一位名师教导,所以从一开始就被手把手教上了一条格局大的多的路。

奏乐这种事,或者娱人,或者娱己,或者兼而有之。娱人者是最多的,但那不过是乐伎之流,乐声靡靡,初听让人着迷,但听的愈久,便愈是明白其浅薄。陈嫣的乐声根本不是为了娱人,其中充满的是‘以我为主’,表达自己心声的意味。

陈嫣三人互相深深一揖,陈嫣与桑弘羊登上车驾,而宋飞熊只能留在原地,朝着逐渐远去的车队挥手。

上了车,直到从车窗里看不到人影了,陈嫣才将脸从车窗旁移开,端端正正地坐回自己的位置,叹了一口气。

桑弘羊倒没有舍不得宋飞熊的意思,所以离别之情就要淡的多了。想要宽慰陈嫣,便转移话题道:“嫣翁主与宋女郎琴瑟甚妙呐!”

陈嫣奇怪地看了他一眼:“没想到你还会说阿松的好话!”

陈嫣和宋飞熊的关系一步步升温,到现在已经很有些好闺蜜的意思了(至少陈嫣是这么觉得的)。所以称呼上也日渐亲密,阿松是宋飞熊的乳名,一般只有家人才会唤的。

桑弘羊平日里和宋飞熊的关系如何,陈嫣是有眼睛能看到的…说实在的,绝对称不上好。

宋飞熊的各种优点在桑弘羊这里,向来是奉行‘我看不见’策略。今次,竟然称赞了一番对方的琴艺,这也是少有了。

桑弘羊撇撇嘴,表示不接这个话。

陈嫣闷笑了一声,却也没有就这个话题纠缠的意思。转而道:“你倒是谬赞我们两个了,阿松的也就罢了,我的技艺我自己最清楚,不过初学,难登大雅之堂!你不过是因为是我友人,所以偏爱于我罢了。”

说着陈嫣看了桑弘羊一眼,又笑着摇头:“你从小在洛阳长大,洛阳三月花如锦,乐声寻常门户也可得见!多的是善音律的女子,比我们可强多了!”

为什么说音乐教育在女性这边的普及性与重要性还甚于男子这边?原因就在这里了。即使是穷苦人家,也会尽量安排家中女孩学一两样乐器。

这些都是史书上有过记载的,很多女性,即使出身困苦,却也有拿得出手的音乐素养。更重要的是,教育中赞同这一点,认为女性学点音乐有好处,于是一时之间风气大盛!

听陈嫣这般说,桑弘羊嗤笑了一声:“那如何相比?”

陈嫣说的是对的吗?真是对的!音乐教育在此时,特别是在大城市里,真的有够普及的。桑弘羊从小在洛阳长大,哪怕是从平民闾里旁经过,也偶尔能见乐声。其中也有水平高的,确实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