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采薇(16)(第2/4页)

保持这种心态,读书的时候又怎么会产生自己的‘主义’,明白改革的意义呢。

不过田蚡已经满足了最重要的几个点,所以他到底有多少真材实料,这反而不是很重要了。反正刘彻也只是想要人在朝堂上支持自己而已!能为自己办事固然很好,不能的话,就按照他的安排来,也不是不能凑合。

田蚡这一波获得了很丰厚的回报,代价只不过是中间沉寂了短短几年而已。而且他那也不是真的沉寂,窦婴才是真的沉寂!那几年他丢了官职,却依旧常常被召见,一副在天子那里依旧很有影响力的样子!

其他人一看田蚡根本没凉,甚至比之前更加火了,都是上赶着巴结的——相反,这一时间段的窦婴就真是饱尝人情冷暖。

然而后面的故事众所周知,正符合所谓的‘其兴也勃焉,亡也忽焉’,反正田蚡是废了。

这样不只是王氏外戚在朝堂上一时之间群龙无首,更意味着王氏外戚中的重要成员,唯一一个有政治潜力的也扑街了——别说那些姓王的了,如果那些姓王的王氏外戚真的有这个本事,又怎么会被一个姓田的抢了先?

虽然从现代人的角度来说,同母异父的兄弟姐妹,只要相处的好,可能并不比其他兄弟姐妹感情差,更是比普通的堂亲近了一些。但这是现代人的角度,古代对于同姓这件事是很在乎的!

王娡也不太可能不偏向从小相处到大的亲兄长,而更加照顾田蚡这个少年时期估计都没有太多相处时间的同母异父兄长吧?所以唯一的解释就是,田蚡真的已经是矮子里面拔高子的那一个了!

所以王氏外戚混成了现在的样子,相比起欣欣向荣的窦氏外戚,把持朝政的吕氏外戚,王氏外戚如今实在没有太多称道的!甚至就连存在感不怎么高的薄氏外戚似乎也好一些。至少当时的薄氏外戚没有这么尴尬…经过了起势,然后被针对,现在的王氏外戚真是进亦难退亦难!

不过即使是如此尴尬的王氏外戚,人家也是太后家的门庭!只要王太后在一日,就没有任何人敢轻忽。

刘彻自己对付母亲,将母亲伸向权力的手狠狠给打了回去,这是可以的。但如果有人对太后不敬,又或者对王家不敬,弄得王家人去到宫中向太后哭诉,最后事情落到刘彻手上,那就是另一回事了!

那可是刘彻的亲娘,感情是肯定有的!在不需要进行权力斗争的时候,母子之间肯定也有正常的母子感情,刘彻当然要维护王太后。

而且退一步说,不谈感情…那就更得维护了!

汉代以孝治天下,太后的位置至关重要!太后说话是真的说话算话,而不只是个摆设!这种情况下,就算刘彻在政治斗争中胜过了自己的母亲,也不能表现的咄咄逼人,相反,在这些无关紧要的事情上会要更加大方才对。

所以长安各家说起盖侯家的的时候,态度是很不同的。

陈嫣知道办事的人为什么会那样说话,这许姓人家既然巴上了王家,这土地就算没有改变实际上的所有者,依旧是属于许家的,事情也没那么简单了。

这样的人家,不会缺钱,想来钱也不难,实在没有卖地的理由。

如果抬出陈嫣的名号,或许真能管用。虽然陈嫣已经不在长安多年了,贵族圈子里她的事迹逐渐被忘记。但是商圈还有她的传说呢!谁不知道大家现在做生意,都要看她脸色?

像是王家这种新兴的贵族有一个方面比不上那些老牌贵族,那就是土地!特别是长安及其周边的土地,到了这个时候其实已经被分的差不多了。剩下的都很零散,而且属于平民百姓。平民百姓在这些人眼里不算什么,但如果真的强占土地,廷尉会告诉他们朝廷的可怕。

对于廷尉官员来说,这就是他们的业绩!

因为积累的土地极其有限,就算有人投效土地,相比起老牌贵族也是远不能相比的!特别是家族的政治前途变得尴尬之后,这种情况还加剧看——正常手段得不到足够多的土地,那就只能从皇帝那里搞了,皇帝手指头缝里漏个一星半点儿就足够他们吃喝了!

不然田蚡那短短数年就积累出的庞大地产是怎么来的?真的靠贪污腐败吃孝敬?吃相那样难看,当刘彻是死人啊!就像他当初建大宅子的时候土地不够(长安城内的土地,早就没有空的了),就来找刘彻这个外甥哭穷,但他当时想要的土地是考工署的官府用地,弄得刘彻恼了。就反讽他‘何不将武库也取走’,这才算事儿完!

所以说这种事早就不是第一次了!

现在没有人当宠臣了,就算有太后,那太后也不可能天天为没有寸功的家人要赏赐啊!

这样一来,王氏外戚缺土地就是无法解决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