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生民(6)(第3/4页)

由此可见,几千年的砍伐,这片大地上的巨木已经在大量的营建活动中消耗的差不多了。

但现在不同,现在才是汉代,多的是高大巨木!不然陈嫣的船厂用的木头从哪里来的?都是砍伐的辽地木头,经过干燥处理,几年后才用来造船的。

而现在蓬莱岛,人类活动更少,只有数量很少的原住民零星可见!木材这种简直要多少有多少!而且多的是优质建材。

往往是就近取材,一根大木除了砍倒的人工,还有极少的运输费,就没有别的成本了…这大大节约了开支。虽然说实话,这份开支在整个蓬莱岛的开发计划里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老话说要勤俭才能持家…生活不易,还是经济一点,这样也蛮好的。

每个季度蓬莱岛都会有新的报表发到陈嫣的案头,她对那边的关注一直都是很高的。而且蓬莱岛也不是随便搞建设,放任自然,相反,这里的建设一直很有计划——陈嫣让他们做三年计划。

以三年一个周期做计划,各方面要达成的指标都做的整整齐齐。而关于如何达成,也会有一个更具体的规划书呈上。之后每年,都会针对这段时间的完成情况写报告书。

到如今,三年计划早就不是第一个了,一项项建设渐次铺开,每次也都能提前完成——就陈嫣所知,蓬莱岛上现如今的情况已经很不错了。

别的不说,只说人口一样,那里已经生活着十几万汉人,两三万土著、南洋奴隶等等。

而那十几万汉人还在以很快的速度增长!

其实当初往蓬莱岛迁人口就很难,比往江南迁人口更南!除开一小部分,其中绝大部分都是通过买卖奴隶的方式弄来蓬莱岛的。这种方式自然成本高昂,并且并无太大的可持续性,毕竟大汉虽然不少破产农民,但人家还有南方可去,现在破产了之后去南方种甘蔗也是一条比较受认可的路了。

这种情况下,移居蓬莱岛这种‘海外异国’,显然不能获得什么人的喜欢。

但这的确给蓬莱岛的人口开了一个头,一小部分因灾荒来到此地的农夫,然后就是奴隶,陆陆续续也有几万了。幸亏陈嫣在安排奴隶过来的时候有注意搭配,没有为了开垦土地的紧迫需求只要男子,而是男女差别不大。

于是,在蓬莱岛安家落户之后,新生儿开始降生——陈嫣鼓励迁移来的自由民和奴隶生孩子。自由民生孩子有税收上的减免,还会有一些福利。而奴隶也是一样,发东西,而且给‘积分(达到积分之后,奴隶就可以成为自由民)。

南洋来的大米并不贵,从蓬莱岛换取甘蔗种植园的糖,再加上后来蓬莱岛自己的稻田也越来越多,这里并不缺吃的。所以无论是因为政策上的鼓励,还是多子多福的传统,孩子如雨后春笋一样,很快冒了起来。

因为一开始迁移过来大多是正当青壮年,有生育能力的一批人(也有老婆孩子,但那多是保留完整家庭建制的自由民,占多数的奴隶却都是青壮),所以放开生孩子之后,人口真的涨的很快。

这才多少年呐,人口已经膨胀数倍!

而这样的人口膨胀期还能持续相当久…因为蓬莱岛的土地足够大,新生儿长大之后总能从荒地中分到土地,并不担心饿肚子。按照陈嫣的计划,大约人口有四五十万的时候就可以不用鼓励生育了。

本来么,大家就没有避孕、节育的概念,所以鼓励不鼓励生育其实并不太大不同。最多就是这些措施确实给青年夫妇减少了一些负担,更加没有顾虑地生孩子了。在最初的苦难时期过去,按照老百姓自己的习惯,人后必然会继续增长,根本不用操心!

这些消息陈嫣在报告书上不知道看了多少次,不过也就是看看而已。真的看到建设的真实情况,上一次已经是多年前了,那个时候陈嫣从长安出逃,而后浪迹天涯,最远甚至去过天竺那边。至于蓬莱岛,她也徘徊了很长一段时间。

那都是十余年前的事了。

这中间,她也曾想过要不要去蓬莱岛走一遭,真要说的话,坐船走并不远。但说来古怪,每当陈嫣动了这念头,就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暂时搁浅去蓬莱岛的计划。耽误来耽误去,就是到现在,她竟有十余年未亲自履足蓬莱岛了。

平常也就是一些心腹去蓬莱岛代为视察,或者蓬莱岛的管事人员们回来给她报告情况。

这一次,陈嫣去蓬莱岛待产,一方面是那边安全又能保守秘密。另一方面,也能趁此机会好好亲自经营一番。

而要去蓬莱岛待产,这也不是陈嫣上下嘴皮子一碰就能了事的。首先就是那边人手不足,虽然不是不能急事急办,将一切精简——话说,此时普通人家的妇人同样也要生产,他们可没有陈嫣的条件!但,如果可以的话,谁有想要将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