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鹿鸣(5)(第2/4页)

既然都有了这样的分类了,自然不会少穷苦人的聚居区。

这些穷苦人聚集的闾里,房子都挤挤挨挨,意图在最小的地方内塞下最多的人。有钱人居住的地方自带亭台楼阁,在自家院子里散步一圈都很难做到。中等之家好歹也有个适当的活动范围,好一点儿的带个小院儿,差一点儿的也是后世两室一厅商品房的等级。

‘贫民窟’则不同,为了搭建更多的建筑,整个格局早就乱了套了!然后适宜一户人居住的一套房子,可以想办法塞进两户、三户,就和后世的二房东、三房东在租房里搞隔断是一样一样的。

这样的房子材料当然也不会用好的,下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是常事!冬天也无法满足保暖需求…

总而言之,大汉长安的贫民窟就是阴暗潮湿、采光很差、人均居住面积极小,随时随地有可能垮塌的危房。而长安却有不少人以这种危房为最后一个家。

房子差,周边的环境也差!

周边环境的差分为三个方面,一个‘环境’就是字面意义上的环境,一眼望过去,‘贫民窟’街巷阴暗,很多地方根本不见光,地面上多的是生出蚊虫的积水。还有流水,流经贫民窟区域的水沟都是最脏的!

而打不起井,也买不起水车送水的人依旧只能喝这种很脏的水。

这种一眼看上去就很差的环境,显然是不利于生存的。

第二个方面是公共服务的,其实这个和第一个还有些关系。长安这座城市能够运转,背后肯定是有一些人在默默服务的,比如清理垃圾、清扫街道、修理排水渠等等等等。负责这些事的人为长安的居民提供服务,但经常略过居住在‘贫民窟’的人们。

对于这些搞服务的人来说,重要的大街,又或者豪门扎堆的闾里是重点工程,如果这里没有做好,他们的疏忽和怠惰肯定会被立刻发现。普通民众居住的地区也得弄的过得去,普通老百姓或许没什么权力财势,但如果都对他们不满,那又不同了。

说到底,这可是天子脚下、首善之地!天子必然是要在这里做门面的!下面的朝臣也不会不明白这一点——即使是王公贵族在长安也是要夹着尾巴做人的,老刘家用各种理由除掉侯爵的爵位,这种事难道还少了吗?

廷尉可不是吃素的,最喜欢拿肆意妄为的王公贵族刷业绩了。

王公贵族尚且小心翼翼、捧着卵子做事,他们这些人就更不敢犯禁了!

但对于贫民窟的老百姓就不一样了,这座城市已经忘了这些人!既然这座城市都忘了这些人,做服务的人忘记服务他们也就顺理成章了…没有人会为这些人出头,就算有,也很难改变什么,追责更是想都不要想。

因为哪怕是高层也不觉得这些人对于长安有意义。

缺乏公共服务,贫民窟的生活情况肯定会更加艰难!而这也影响了贫民窟的环境,比如垃圾没人清,导致了这些贫苦人扎堆的区域更加肮脏,更加难看。

还有最后一个方面,那就是让治安环境恶化的厉害。

都说仓廪足而知礼仪,贫穷往往是犯罪滋生的温床…这不是歧视贫穷,而是事实如此。当一个人陷入赤贫,是没办法谈人格尊严的。在这种情况下,不是每个人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但走上这条路的几率肯定会大很多。

在长安城内贫民窟当中,多的是没钱的人,除了少数人还能有稳定的收入,大多数人的收入都是不稳定,或者不光彩的,再不然干脆就是游手好闲——这种情况下,这里的治安能好到哪里去呢?

另外,治理长安的官员也基本上不会在这块地上增加治安投入…这个时候是有兵丁巡视城中的,一旦遇到什么事就可以处理。另外,闾里之中也有半官方半自治的一套班子,可以协助改善治安。而这些,在穷苦人的闾里都是没有的。

巡视的人在贵族居住区和大街上扎堆,‘贫民窟’这边却根本看不到。这就类似后世的资本主义国家,房子贵的地方地税足,地税足当地财政就丰裕,这样就可以招更多的警察巡逻,于是治安好——这就使治安背后的财政逻辑!可以说是非常残酷了。

半自治的班子更是别想,这种闾里人员都太复杂了,很难齐心。事实上,这套班子往往被一些流氓一类的人物霸占。借用这个身份,这些流氓可以更好的扎根和盘剥。而对于官方来说,谁管理这些区域也没有区别,就让他们自己闹就是了。

于是一切成了现在的样子。

这样的地方,还指望什么治安呢!小孩子在这里长大,耳闻目睹的也都是一些不好的事,很多还没长大就学坏了。长此以往,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

陈嫣觉得这些零零星星分布在长安的闾里就是一块块牛皮癣,很不好看,但又是这个城市不得不承认的阴暗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