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第3/4页)

她在这家里的话语权本来就很足,自从开始做生意还很成功之后,威信似乎更重了。她这么一说,吴枝花和宋永丰不说了。

宋一成道:“去检查一下也好,我们放心点儿。到时候你们住我那儿,我搬到招待所去住。”

这事儿就这么定下来了,宋泠也终于放下了心中一直压着的一块大石头。

接下来几天,到了她最喜闻乐见的环节——临近除夕,整个桂花潭村都飘荡着一股奇异的香味,几乎是家家户户都在起热锅放大油来炸果子,用来正月里的时候招待上门拜年的客人。宋家也不例外,虽然宋锦和宋一成回来的时候买了不少糖果,但吴枝花依然坚持了每年的传统。

宋家的厨房里有两个灶台,一个是大的烧木柴,一个是小的烧蜂窝煤。吴枝花摆开架势,用大铁锅热好油,将卷好的小麻花和红薯片给放了进去,立刻在锅里发出“滋啦”的声响。小麻花和红薯片在热油里翻腾,逐渐变成金黄的色泽。

宋泠正在厨房隔壁的火塘边烤火。柳市的冬天一向寒冷,而且经常伴随着雨雪,是浸润到骨子里的湿冷。这时候,农村就要比城市里更舒服,基本上每户人家都有火塘。柴火噼里啪啦的燃烧着,带来阵阵暖意。宋泠这几天最喜欢的地方就是火塘,坐在火堆旁边,听妈妈和外婆还有别的串门的奶奶婶婶们唠嗑。

她闻到了香味,赶紧穿上毛茸茸的拖鞋跑到厨房,才看到外婆把第一批炸好的小麻花和红薯片给捞了起来,滤了油之后放在竹制的簸箕里,忍不住就伸手拿了一个放在嘴里。

好吃!刚炸出来的正热乎着,又香又脆。

“小心烫。”吴枝花叮嘱她。

宋泠点点头,忍不住又拿了一个,宋绣也禁不住诱惑,跑了过来。宋锦在火塘里给她烤鞋子,看到她半天都没回来,跑到厨房一看,簸箕里的东西已经被两人吃了一个小角了。

“不准吃太多。”她板起脸,“太容易上火了。”

“好吧。”宋泠乖乖的住手,忍痛和簸箕告别。

宋一成偷了两个红薯过来,朝两人挤眉弄眼:“走,我们去烤红薯。”

把红薯扔到火堆下面,用灰烬埋好,等个几十分钟再刨出来,撕掉外皮,里面的瓤金红绵软,一口下去,宋泠乐得眯起了眼。

“好吃!”

“宋一成,你别给泠泠吃那么多乱七八糟的。”吴枝花的声音从厨房里传了过来,“待会儿还得吃饭呢。”

宋泠和舅舅对看一眼,吐了吐舌头。

她还见到了一场热闹。那天下午,有一位老大爷用板车推着一个黑乎乎的东西,走到了桂花潭村,在坪里面开始喊:“爆米花儿啰~~~爆米花儿啰~~~~一块钱爆一次~~~”

不多会儿,坪里面就变成了孩子们的天堂。大人们也纷纷赶过来看热闹。

“这是什么?”宋泠当时正在和宋英宋莲玩耍,好奇的问。

宋英拉着她,“爆米花儿~~走,我们也去看。”

宋莲则直接跑回了家,从家里舀了一勺米出来,加入了排队的阵营。

宋泠看到那个老大爷接过别人递过来的米,倒进了那个黑色圆圆的有着大肚子的炉子里,再把炉子放在火上烤,一边不停的转动着炉子。过了一会儿,“砰”地一声响,爆好的米花就直接进入到了炉子对着的竹筐里。

看热闹的小孩儿们放下捂着耳朵的手,都欢呼起来。

宋泠恍然大悟,她小时候好像也见过这种手摇式的爆米花,还挺好玩,后来就渐渐的看不到了。她尝了一点宋莲送去爆的米花,不是很甜,但嚼久了之后还蛮香的。

大爷笑呵呵的,一直在不停的收钱,边收边说:“看来你们桂花潭村今年的日子过得不错,我走了好几个乡,就数你们爆得最多。难怪他们都让我来这里。”

有人骄傲的回他:“今年的确还不错。你去隔壁村嘛,那里也还可以。”

宋泠听着莫名的有些小骄傲,这里面也有她妈妈的一份功劳呀,嘿嘿。

就这样吃吃喝喝,很快就到了除夕夜。从早上到晚上,村里面就开始响起鞭炮声。毛蛋还跑到宋家来邀请宋泠和宋英宋莲一起去看别人放鞭炮。

宋泠:“……我不去,太危险了。”

“你们女孩子就是胆小。”毛蛋哼哼了两声。

宋泠朝他挥舞起小拳头:“你皮又痒了不是?”

毛蛋儿怪叫一声,哈哈哈的跑远了。

吴枝花做了一桌大菜,有鱼有肉有鸡,当然必不可少的是一盘切好的腊肉。吃饭前,宋永丰这位一家之长语重心长的说了几句话:

“你们三姐弟,都是好孩子,加油干。我和你妈,帮不了你们什么,只能靠你们自己。现在你们撞上了好政策,好时候,要感谢国家,以后成功了也不能忘本,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