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第4/6页)

宋永丰:“……我还是更喜欢用香皂。”

就……好吧。

这两款沐浴露走的都是美白路线。在考虑到了性价比之后,孙工还是选择了老牌的一些美容成分,因此无需报上去审批,可以直接进入生产流程。鹏城日用化妆品工厂早就改名为锦泠日用化妆品工厂,当时还举办了一个小小的揭牌仪式,前几天终于全部复工。新的生产车间在闲置了那么久之后,也终于迎来了火热朝天的景象。

一些已经无心于老老实实做生产工作的工人当时早就选择了买断工龄,自己下海当个体户或者是当股民去了,剩下的这些工人大部分都还是比较踏实的。而且锦泠公司的规章制度非常的有条理,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事情都规定得清清楚楚,还有各种奖金制度和惩罚制度。人事部门和行政部门特意用了两天的时间给所有的工人培训,一条一条揉细了讲。因此,怎么样才能拿到更多的钱,大家心里都已经明白,积极性也都很高涨。

做了这么多的准备工作,复工之后,并没有出现什么幺蛾子。最多也就是有的工人还是保留了之前在国营工厂时候的坏习惯,爱好偷偷懒摸摸鱼什么的。只要不严重,管理干部们暂时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刚接手工厂,态度不能太强硬,不然容易引发工人们的抵触心理。反正到了发奖金的时候,他就能知道这其中的不同。

宋锦并没有直接的管理工厂,原先的许厂长现在仍然是厂长,生产方面依然是他管。不过宋锦从锦泠公司放了一位财务和行政下去,既是协助他,也是对他形成掣肘。

另外,研发部门和市场部门独立了出来,并不归许厂长管,而是直接对她负责。这两个部门的编制归于锦泠公司,锦泠工厂现在只负责生产,不用再去思考其他乱七八糟的事情。

许厂长虽然有些失落,但是也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安排的确是合理的。市场和研发本来就不是他所擅长的东西,当时工厂也是因为这两个才最终败落下来。于是想通了之后,他也乐得轻松。

经过这段时间的共事,许厂长内心深处是很看好这两款新品的。如果真的能够火爆全国,那即使自己只管生产,规模也会比之前的要大得多。

许厂长在工厂里面还是有着威严的,当他对公司对宋锦显出了十二分的信服,工人们自然也就踏踏实实的开始干活了。

宋锦决定这个月给许厂长的奖金提一提。

她由此可以全身心的扑到自己的工作上来。比如要盯着新产品的包装设计,还有最重要的渠道宣发。

“南方的渠道我们没问题,但是北方那边的确相对是比较弱势。”

在开新品宣传动员会的时候,渠道部的员工有些弱弱的说道。

“但是我们不可能放弃北方市场。这次的牛奶沐浴露就是针对北方市场开发的。我觉得这款产品本身是很好的,如果是败在了宣传和渠道上面,未免会有点可惜。”这是市场部的员工发言。

“不错。”宋锦赞成她说的,“咱们锦泠一直都是深耕南方市场,但是大家不要忘记了,北方市场也有着咱们国内几乎一半的人口,我们不能因为原有的优势就放弃向外拓展。这次正好是一个机会,考验我们能力的时候到了。”

老板既然已经发话,渠道部的员工们自然也只能朝着定下来的方向走。况且他们对这个也不是没有过畅想——如果能够将渠道铺遍全中国,那以后不是更爽?

“可以找当地的地推公司合作,一家一家的推,虽然要损失一部分的佣金,但是这的确是最快的办法。”

“既然这次的产品定位是中高端,那我们就不能再采用农村包围城市的做法。我建议主打几个重要城市投放广告,只要在消费者的心里留下了印象,她们自己就会去找货。”

渠道部的同事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贡献了不少的建议。

还有人提议:“我们可以去中央电视台做广告,把新闻联播前的广告时段买下来。”

大家一片哗然:“哇,你知道那个有多贵吗!?最起码上千万了!”①

宋锦也笑道:“这个等我们有钱了再说。”

“不过,电视广告的确得做。”她话锋一转,“而且得找权威性的电视台做。不仅是电视台,还有杂志报纸这些媒体都要投放。”

现在的商业环境不比之前,媒体的广告效应变得越来越明显。当然相应的广告费也越来越多,像这样的新产品要进行全国性的抢占市场,必须要真刀真枪、攻城略地式的投放广告。

她揉揉眉心:“行吧,渠道部做一份详细的渠道扩充计划给我,包括现有的渠道梳理。市场部,我需要看到你们详细的市场宣传方案,以及资金预算。给你们……三天的时间够不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