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结局(第3/4页)

尽管鹿饮溪不介意她遗忘了过去,但她放不下那个梦境。

在大学任教的好处是,背靠无尽的学术资源,近距离接触各种权威解读。

术业有专攻,尽管都属于医疗,可她只在本科阶段去精神心理科轮转过,学过一些基础的理论知识,根本没接触过关于心理和梦境相关性的研究。

她找了某个心理学教授的公开课看。

“哈德曼猜想理论认为:梦境是大脑对复杂情绪进行处理的过程,梦境是一个缺乏压抑感,心理防御不足的场所,在现实不敢、不能建立的连接,在梦境中得以实现。

在普通人看来,梦境是妄想,毫无逻辑,但实际上,梦不会凭空产生,就好比,如果你没看过一本书,梦里却出现了这本书,你绝对不会知道这本书的具体内容,当你想知道时,大脑会唤醒你。

梦里的细节源于现实生活中,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场面、一个猜想……你看到的一切,都能成为梦的引子。

梦能把现实的凌乱的、无逻辑的细节拼凑在一起,看似荒诞,却也合理,身处梦境的人,不会察觉到异常之处。”[1]

简言之,梦境,由现实的细节构成。

“心理学家们还有一个结论,动物,包括人类,在梦境中具有极强的学习能力。

美国加州理工记忆研究所曾进行一项实验,在白天将一只小白鼠放入人造迷宫中,让它在迷宫中呆一整天,记录下小白鼠在不同位置的神经冲动状态,到了晚上小白鼠睡眠过程中,发现了小白鼠的神经冲动模式与白天接近,其实这是小白鼠在梦中回忆迷宫细节的过程。

还有一个例子,我们人类,经常会梦见经历危机,包括战斗、被追杀、赤.身裸.体、跳下悬崖、溺水等等,其实这是一种模拟行为。

芬兰的认知心理学家安蒂认为,在人类的REM睡眠阶段出现类似模拟逃跑的过程其实是一种行为遗留。

进化心理学观点是,在梦中模拟逃跑是一种人类从未消失的生存本能,做梦的时候好比在夜间,而在夜间逃跑毫无疑问是最安全的逃跑时间,可以认为,梦是一种适应进化威胁的过程,在梦境中模拟危机,有助于我们在现实中脱离危机。”[1]

简清听得若有所思。

在梦境中模拟逃跑,有助于人类在现实中脱离危机……

那在梦中模拟重现心理创伤,是否也有助于在现实中摆脱心理创伤?

她去找了这个心理学教授,咨询这个问题。

老教授朗声笑道:“当然有啊。弗洛伊德说过,梦是潜意识欲望的满足。

梦能够满足人的欲望、达到宣泄感情的目的。

如若一个人受了委屈,经受意外的悲痛或某种欲望得不到满足时,常常会在梦中遇到好人相劝,从而解除痛苦,得到安慰,使欲望得到满足。

比如“文.革”期间,有些人被打成所谓叛徒、特务、□□等,蒙受冤枉,情感上受到极度的委屈和痛苦。这些人在梦中经常大哭大闹、大喊大叫、申述事实、诉说理由,从而宣泄了感情,解除或部分地解除了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这对于人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益的。

梦可以揭示出人在现实中所处的真实情绪状态和心理状态,从而解决心理矛盾,化解情绪,消除疾病隐患。”[1][2][3]

简清又问:“那个好人一般会是谁?”

老教授答道:“一般是你现实遇到过的人,有好感的人,觉得亲切的人。就算现实不认识,没有任何交集,你也一定看过Ta的脸,被你的大脑所记住。”

简清想到了家对面那块广告牌。

她那段时间,确实天天能看见鹿饮溪的脸。

“那醒来后,被遗忘的梦呢?”

老教授说;“有一种观点是,梦境隐藏了你曾经遭受的某种创伤,从而出现对事实的抗拒,才会被个体选择遗忘。

当然,也有其他观点,比如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发现,一种叫做‘MCH’的激素,会对记忆产生抑制。做梦的时候,我们会分泌这些激素,抑制记忆的形成,醒来后,就忘了这个梦。”

“有没有办法重新想起那个梦里的细节?”

老教授摆摆手:“我还没看过这种研究。”

简清失望地垂下眼帘,道了一声谢,准备再去寻找其他方法。

老教授又开了口:“不过我个人尝试过,在半梦半醒的时候,回忆以前梦境里一些记忆比较深刻的画面,睡着后,有机会再次梦见那个梦境。包括以前那个梦里的情绪波动,也可以被唤醒。你可以试试。”

言下之意,揭开封印梦境的方法是,再次进入梦境本身。

可她已经想不起任何关于那个梦境的画面,要如何回忆?

*

鹿饮溪差不多花了一年的时间,才把那个虚拟世界发生过的事情,完完整整地画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