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第2/3页)

届时无论他愿不愿意,他身旁都必有恰当的娇妻美眷们各在其位。

她们中或许有他所心之所爱,也有他利弊权衡之下的所需。

而她不合、不会,也不愿是其中之一。

她是岁行云,她有她的骄傲,有她执念两世的平淡向往。她只想寻一个独属于自己的人,温暖柔软地相守终老。

“您是位千载难逢的主君,也是位极好的伙伴。我庆幸遇到的人是您。能与您风雨同舟、喜乐共融地走这一程,我很珍惜。”

她渴望这段难得的情分始终纯粹,永远不要变得复杂古怪,更不想多年后落寞而难堪地分道扬镳。

或许幼稚,或许执拗,但她真的希望多年后,当所有事情尘埃落定,哪怕两人各自往心之所向背道而驰,还能坦荡豪迈并肩把酒,敬二人曾在这段岁月中与子同袍。

岁行云难得走了心,眼眶微热:“公子,我……”

“闭嘴!”李恪昭在她脑门响亮一拍,嫌弃笑嗤,“那只是对伙伴安然无恙的庆贺。虽是有些失了分寸,若你觉得吃亏,那我也让你抱一回?如此恩怨两清,一切还如以往。成交么?”

“公子,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都一个月前的事了,还是让它入土为安为好。”岁行云揉着脑门,却笑了。

“抱回来就不必了。大家自己人,不斤斤计较了。咱们接着说明日的部署吧。”

*****

初春时,李恪昭自卫令悦手中得了苴国随身弩的匠作图后,立刻命人千里加急送回缙国,秘呈他的舅父公仲廉。

公仲廉便马不停蹄替他赶制了一批成品,再避人耳目送到仪梁城东门外的一家布庄。

近来仪梁四门对进城的平民及商贾盘查极严,行李、货物全都会在城门哨卡处被打开细查。

但对城中有身份的各家车驾便查得松些,尤其若各家主人本尊在车内,通常只掀开车辆草草扫两眼就作数。

身为质子,李恪昭大摇大摆出城是需提前向四方令报备的。他给的出城理由是“入夏换季,陪同夫人选购布料,如此倒也合情合理。

这家布庄是李恪昭入蔡那年就设下的暗棋,平日只做寻常布庄营生。

数年来,为避免这步暗棋被人察觉,李恪昭甚少动用布庄人手做旁的事。

于是这帮人闲着也是闲着,竟真将这门营生做得像模像样。

明明连个商号门脸都无,就只一座外观瞧着并无多大气派的三进院,却在仪梁城各家姑娘、贵妇间混得小有名气。

布庄是座三进院,所售布料并非自家所产,全由布庄名下两队漕运船队自各诸侯国贩来,优选各地特有的奇巧品种,花样繁多且齐全,在仪梁及其周边算独一份。

李恪昭与岁行云巳时初刻抵达布庄,门口竟已停了两辆车驾,其中一驾车门上还挂着蔡国贞公主府的牌子,可见这布庄经营着实不错。

院门口立着两位引路伙计,其中一位瞥见李恪昭腰间的元宝形青玉坠,立刻笑迎上来。

“贵客临门,有失远迎。里面请。”

今日天气晴好,院中一排排架子上晾晒着各色布料,有三五衣香鬓影穿行其中,款步徐行,柔声喁喁,显是在挑选布料的客人了。

引路伙计目不斜视,径直将李恪昭与岁行云领入最里进的内院主屋。

一关上门,那引路伙计立刻双膝落地:“请六公子安好,六公子万年。”

“不必虚礼,”李恪昭挥手示意他起身,“无咎未归?”

原来布庄的主事者是那位神秘的“无咎”?

默默站在李恪昭身后的岁行云了然眨眼,又有些遗憾。

她想,或许要等到明年秋逃离蔡国并肩作战时,才有机会见面了吧。

“回公子话,春日里苴夫人在水路上的事,惹出了点麻烦。”伙计站起,躬身垂首,低声答道。

“那回动静不小,惊动了巡城卫。许是巡城卫禀了卓啸,他察觉那段水道能避开官道哨卡,之后便派了近十艘船只每日在河中巡防。无咎猜测,卓啸这是预备将来运兵之用。”

“如此一来,咱们只能放弃那条水路,改绕邺城。可邺城水路上原有一股漕帮势力。无咎说,江湖有江湖的规矩,咱们今后要长借别家道,总需将人情功夫做在前,便亲自带人与邺城漕帮的首领混交情去了。”

李恪昭颔首:“‘货’呢?”

伙计指了指脚下:“都备好了。照无咎走前的安排,这批‘货’下船后本当直接入城交到公子府上。奈何近来仪梁四门盘查极严,这才斗胆劳烦公子亲自走一趟。”

虽无咎本人不在,伙计们行事却照旧有章有法。

“咱们昨夜已试过,三十五支随身弩,至少需分别混在两车布料中才真能藏严实,”那引路伙计笑道,“正好入夏,公子府中那么多人也该裁些新的夏衫,便就两事归做一处办吧。大伙儿都恐咱们任意挑的布料不得公子欢心,公子且费神看看喜欢哪些,咱们再装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