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第2/3页)

创意都是该鼓励的,好高骛远、胡编乱造可就不对了。

想明白了,他心里的那份尴尬也就消了大半。

认错人了又怎么样?

无论是沈浩还是沈明洲,能做出让评委满意的报告,拿到奖项就行。

评委一行人走进会场,沿着创新科技大赛展台一间一间的走。

一路上评委们还惦记着沈浩的无人机。

然而,属于沈浩的无人机展台还是没人。

“同学,你旁边的无人机项目负责的学生呢?”评委们打算问个究竟。

旁边展台的学生,碰见参观者问了,也只是指指路,让他们去看看更为厉害的蜻蜓。

这下见了挂着工作牌的评委,心里对沈浩的鄙夷顿时藏不住了。

他咋咋呼呼的说道:“这人用无人机袭击观众,被人用另外一台无人机撞散了架,估计没脸见人,溜回家修无人机了吧!”

简单一句话信息量巨大。

评委们收到消息只是说无人机失控,另有其他无人机解决了困境,还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的。

袭击,这可跟“失控”是两个概念!

评委们面面相觑,心想会场安保和指导教师怎么都没人向他们汇报情况的。

高雄斌听完,立刻想到了沈明洲那台拆了壳的演示道具。

“同学,你说的一个是这间展台的学生,还有一个是谁?”

学生见他眼熟,刚才还见过面,愣了愣答道:“就是我跟你说前面那间,好像是澄明中学做太阳能的。但是他们的无人机也很厉害,还是太阳能发电的!”

学生毫不掩饰的赞叹,让评委们心生疑惑。

要说高中生能做出太阳能无人机,他们不怎么信,但是听这孩子讲,这个做太阳能的学生,不仅搞出了太阳能无人机,还用着无人机阻止了另一台无人机袭击观众?

大家隐隐有了推测,但在安评委这样能源研究专家面前,不敢露怯。

只剩高雄斌恍然大悟,有些怅然若失的懊恼。

“走,我带你们去看看。”

出于某种隐约的补偿心理,高雄斌此时领了头,站在队伍前面,要带这一群评委去看看沈明洲的展台。

是学生吹嘘的太阳能,还是真材实料,相信专门研究能源的业内教授,比他更清楚。

一群人浩浩荡荡掠过了无数展台,直接到了欧阳博艺面前。

小姑娘眼见着刚才离开的评委又回来了,还带了一大堆人气势汹汹杀回来的样子,不由得紧张起来。

“高教授,怎么啦?”她细声细气的问道。

“没事。”高雄斌摆摆手,急切的把安评委拉到展台的电脑面前。

他说:“你快看看这个模型,到底真的假的。”

参赛投递的报告是平面图表,而展示现场摆放着太阳能转换技术完整数据模型。

整套运行原型,外加流程细节标识得清清楚楚。

安评委觉得高雄斌小题大做,可视瞟过屏幕,瞬间离不开眼。

他反反复复来来去去盯着模型,还抬手调出了了详细数据。

得到的结果越发清晰,心底里的惊诧也逐渐冒头。

“——这怎么可能?!”

国内怎么会有比谢春应实验室更高的转换率?

遥远的海外,无数在实验室沉浸研究的人,彻夜未眠。

“上帝,这个模型到底怎么做出来的?!”

“WTF,建模用的不是计算机语言而是外星人程序吧?这怎么能重现出来?”

“见鬼,这论文是假的吧,我写了几十次程序全部运行故障,怎么可能有人能够按照这套理论做出转换模型?!”

他们用了无数种方式,想要将一篇名为《新型太阳能光电转换效率模型的特殊研究》的论文模型,重现在自己的实验室。

然而,只换来了数个昼夜的徒劳。

有的人是从导师手上拿到的论文,有的人是去找《ENE》期刊编辑要的文档,有的人则是听说这个模型超难之后,主动请缨准备秀秀自己的仿照实验能力。

结果,差点把自己逼疯。

“没人能够做出这个模型,除了威廉.邵和论文的两位作者。”甚至有人在圈内直接表示,“如果要重现太阳能60.12%转换率,那就去找他们吧。”

但是,对美国研究者来说,都不是什么好选择。

邵炼的脾气,大家略知一二。

冷漠、高傲。

他会不顾情面的冷静发表论文,指出当前科技层面的研究漏洞,全然不给人挣扎的余地,击溃别人研究数年的努力。

于是,大家并不想联系邵炼,选择默默发疯。

然后暗含一种幸灾乐祸的期待,等着《ENE》新一期问世,让其他人一起疯。

果然,《ENE》能源期刊发表太阳能封面文章的当晚,研究员们就疯了一批。

“威廉.邵?我眼花了吗?”

“这个魔鬼,居然向太阳能伸手了,我先看看这是什么研究……F*K!这是什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