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第3/3页)

但是没有关系,拥有弹幕的中国人民,能够良好适应没有翻译的直播现场。

各类奖项的颁发,都有好奇的人在弹幕提问。

——到行星奖了吗?

没有没有,这才颁发到环境科学。

——中国代表队怎么一直没有奖?

因为他们参加的不是这些项目啊!

奖项一个一个的颁发,获奖者按照顺序上台。

终于有了中国人的身影。

一群听不懂颁奖典礼在说什么的人,听到“China”的前缀,就会提前激动!

——行星奖了吗?!

醒醒!这是荣誉奖!

——那沈明洲没有行星奖了吗?

还没颁呢,安静点!

安静是不可能安静的,这辈子都不可能安静,只能疯狂敲字在弹幕刷新存在感才能维持自己的激动兴奋这样子。

每次到了中国代表队上台领奖,都会发出相同的问题,然后满屏的666跑过。

虽然陌生网民不认识上台的孩子,但是一想到这是中国孩子拿到的奖,顿时由衷升起与有荣焉的感觉。

民族自豪感随处刷新,仍旧有人表示好奇。

“沈明洲呢?”

“沈明洲的无人机呢?”

观看一场颁奖,无关的路人竟然比沈明洲本人还要关心项目的最终成绩。

终于,主持人说道:“下面,由伊文.弗兰奇先生,宣布本次大赛最高荣誉——行星奖的获得者!”

弗兰奇已经八十多岁高龄,精瘦、白发,眼窝深陷。

他穿着衬衫的模样,却不是老年人的风烛残年,而是隐约透着顽强不息的精神气质。

他一路上台,仿佛走过了六十年大赛风霜,见证了无数诺奖获得者梦想起航。

会场寂静无声,所有的视线追逐着他。

“早上好,孩子们。”

弗兰奇吐词慢,但清晰。

以他的年龄,在座的无论是评委还是学生,在他眼里都像是孩子一般年轻幼小。

“很荣幸可以赶到这里,参与第六十届全球科技大赛的颁奖。距离我上一次手握获奖者名单,已经整整六十年。”

他苍老的脸庞,笑起来都带着岁月的沧桑。

“那时候第一位获得行星奖的孩子,名字叫做杜奇.多诺万,在他获得行星奖十五年后,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表彰他的研究让人类在肿瘤方面取得突破性认识。”

一项赛事的辉煌与崇高,经由他简单的介绍,变得无比高大。

第一届行星奖获得者,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仿佛全球科技大赛与诺贝尔奖密不可分。

台下的参赛选手已经听过太多太多相关的信息。

而直播间面前的观众,却因为这一句介绍,真正发现行星奖有多么牛逼。

弹幕持续充当着解说员的职责。

不断弹出来的文字,不仅负责文字字幕,还附带了说明功能。

——不止第一届行星奖,全球科技大赛一共出过八位诺奖获得者。

——全球科技大赛因为参赛选手都是中学生,所以号称“小诺贝尔”啊!

有了科普,观众们看老人的视线,都变得肃然起敬。

而弗兰奇却笑着说:“行星奖作为全球科技大赛的最高奖项,一直以来被外界赋予了太多崇高的意义。”

“我们一共颁发了五十九次行星奖,用以表彰解决人类病痛的研究。所以,行星奖,又被人称为生命奖,好像这个奖项,成为了人类突破自我、探索未来的象征。”

他发出轻缓的笑声,表情带着对晚辈的纵容和爱护。

“但是,全球科技大赛一共有十四类参赛项目。行星奖设立之初,并不是独属于生物医药的奖项。”

当他说出这句话之后,会场发出了诧异的呼声。

原本确定行星奖今年也会归属于生物医药类的选手们,忽然升起了强烈的好奇心。

他们和直播间的观众一样,想到了相同的名字。

——沈明洲的无人机是哪一个类别?!

——工程类!是工程类!

弹幕的激动化作实体,连带着会场渐渐荡开的骚动,轰轰烈烈的回顾起昨日神速解决的绑架案。

沈明洲的名字如同春风细雨一般飘洒,落入了每一个人的心中。

“今天,我看到一个少年,浑身充满了光芒,用科技的力量捍卫了人类伦理的底线。”

伊文.弗兰奇见到新闻之后,就觉得应该做出改变。

改变行星奖的固有印象,改变科技带给广大民众无情冷漠的困扰,鼓励更多的孩子回归科技的本质。

用更为先进的科技,拯救更多的人。

“所以,我来到这里,想亲自感谢他,让我在冰冷的科技发展之中,找回了属于人类的温暖与希望。”

“中国,沈明洲。”

老先生的语气掷地有声,回荡在宽阔的大赛颁奖会场。

“感谢你让我觉得,今年的行星,格外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