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第3/4页)

朱老师也说,“小刘是个好同志,性格好,也有前途,你们两在一起特别和衬。”

虽然刘明现在只是个班长,但他年轻,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以后不管是留在部队还是退伍转业都是有前途的。

十二月底,苏雯慧收到了父母从老家邮来的香肠、熏鸡和腊鸭,都是自家做的,除了给几家关系不错,平时来往密切的军属送了外,还给部队的领导送了些,剩下的也就不多了。

不过大家平时有好吃的也往自家送,这属于有来有往的人际关系。

还有一个多月就过年了,苏雯慧问丈夫,“今年咱们回家过年吗?”

“现在还不确定,不一定有假。”

部队假期有限,有些战士已经几年没回家了,像过年这种节日,都得先紧着那些常年没回去过的,作为领导得坚守岗位,起到带头作用。

“爸妈已经问了几次了,我一直说不确定,听他们的意思是很想咱们回去的。”

“父母的想法大多是这样,但过年期间不能团聚的家庭很多,总要有人坚守在应该坚守的岗位上。”

“那等你什么时候确定了告诉我,我好跟着安排。”

如果回去得买些特产带着,如果不回得给父母邮些礼品回去,还得打扫卫生,准备吃的用的。

一月份考试过后就开始放寒假了,这次的考试是全市统一考卷,考试后三天出的成绩,八一小学所有学生的成绩都达到了八十五分以上,九十分以上占比七成,还有两个学生考了双百。

这个成绩还是不错的,老师、家长们都很满意,政委也专门喊苏雯慧过去表扬了她。

“这一学期辛苦了,下学期再接再厉,他们的父亲在军队为国家做贡献,咱们更应该把孩子们教育好。”

“我们会继续努力的,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

回校拿成绩单的时候,苏雯慧给每位同学都发了奖状,有“三好生”,有“优秀奖”,还有“进步奖”,还有书包、本子、文具盒的奖励,这些都是苏雯慧本人出钱购买的。

“这一学期大家的表现都很好,老师们非常高兴,回家父母是不是也很满意啊?”

“是。”

“不满意,还打我了。”

“说别人为啥能考一百,你为啥只考了八十六。”

“这就说明你们的进步空间还是很大的,下学期努力考一百分好吗?”

“这是我给大家印的寒假作业,每天一张试卷,一定要做,我会让家长监督你们,也会每天在楼上看,谁玩的最疯啊,那他的作业有没有做啊。”

同学们捂着脸低头,似乎不敢相信她会说这样的话。

“我妈说不好好学习以后跟我爸一样当兵。”

“这话是非常错误的,以后咱们国家对军人的要求会越来越高,而且你们的父亲都是军官,都是付出了很多汗水和泪水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为了让你们正视学习的意义,我决定给你们另外布置一个作业,回去了解父亲的人生,了解他们是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军官的,了解后写一篇作文,《我的爸爸》,明年开学我要收上来看。”

讲台下哀嚎一片,但看得出他们只是故意这样,并不是真正的不愿意做作业。

这天晚上军人们回到家就受到了孩子们的热烈欢迎,问他们是怎么当上军官的。

“你好好学习就行了,问这个干什么?”

“这是苏校长布置的作业,说一定要问,开学了要检查,如果没写得罚写10篇作文。”

“你们苏校长怎么突然布置这个作业了?”

孩子们把缘由说了,父母们听了后,不再觉得他们是闹着玩的了,反问道,“你们苏校长还跟你们说这个呢?”

“苏校长懂得可多了,有时候朱老师她们请假,都是苏校长给我们代课。”

家长肯定了学习的观点,“你们苏校长说的对,确实要好好学习,别看你爸没读过大学,但我在部队里一直保持学习状态,也鼓励年轻的士兵考军校,接受更好的教育回到部队做出更大的贡献。”

孩子们问,“那你跟我说说呢,你是怎么当上连长(营长)的。”

“这话要从我小时候说起,那时候家里穷,吃不饱饭,部队到公社验兵,我们十几岁大的小伙子一听说赶忙去报名,大家都有一颗滚烫的热血,就是要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

父亲在昏黄的灯光下回忆往昔岁月,孩子们聚精会神的听着,母亲坐在一旁,嘴角含着笑意织毛衣,偶尔抬头看着说的起劲的丈夫,仿佛回到了青葱岁月,他们相识那会儿,心里格外感触。

“后来呢,你们赢了吗?”

“当然赢了,不赢能有现在?但过程是很艰难的,有人受伤,有人牺牲,我是幸运的,不仅活了下来还赢得了荣誉,所以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你们现在能安心读书,每天还能吃上肉,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天堂一样的日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