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下不出蛋的母鸡(四十四) 如果我说,……(第2/3页)

“那行,我等会儿过来拿,还有这参,你也收着,等会儿一并算。”

伙计接过木盒和药方,响亮地哎了声,目送着古亭离开了。

古亭去了糕点铺子,买了些糕点和果子,经过一家首饰铺,又进去挑了根银簪。

他今天带来的参,除过药钱,再买一根簪子绰绰有余,还能剩下不少。古亭卖过不少次参,什么品格什么价钱都心知肚明,不然也不会那么放心的把参留下。

回到成衣铺时,晚香已经和黄掌柜谈好了,两人面上带着笑,见古亭来了,晚香招呼他让他帮忙清点胭脂。

今天铺子里就黄掌柜一个人,带来的胭脂又多,还要每个都查看,自然人手不够。

除了黄掌柜自己亲自动手外,晚香和古亭齐上阵,帮忙每个都打开盖子给黄掌柜过目,这样也能节省时间。

就这么忙着,期间古亭在心里算了下时间,又见东西还有一半之多,一时半会肯定结束不了。

正想着,这时王长安带着两个芽儿来了。

之前看见一个卖糖人的摊子,小芽儿吵着要买糖人,王长安就带她们在糖人摊前等,估计还带她们去玩了什么,两个芽儿小脸红扑扑的,满脸带着笑,手里一人捏着一个糖人。

“长安,你帮我去药铺把药拿回来,还有卖参剩下的银子,掌柜会帮忙算好,你一并带过来就是。”

“好,那姐夫我就去了。”

之前王长安跟古亭去过那药铺,倒也是熟门熟路。

到的时候,掌柜已经在那里了。

他也认识王长安,跟着古亭来过几次,便也没遮遮掩掩,和他说了参算了多少银子,药材一共多少银子,剩余多少,让他回去跟古亭报数。

王长安面上点头,心中咋舌不已。

他以为姐夫打猎就够养家了,没想到挖参更来钱,一根毫不起眼的野参,就能卖几十两银子不等。

不过这事古亭也没过瞒王长安,还跟他说等他打猎手艺上来了,就教他挖参。其实挖参并不难,难得是怎么在大山里生存,以及寻参。

这都得本事傍身,是急不来的。

其实让王长安真正咋舌的是晚香吃的药钱,以前他只知道大姐在调养身子,汤药每天都吃,可吃什么药,需要花费多少,他心里没数。

可今日他看不过十来包药,便去了近二十两,这哪里是吃药,吃的是人参吧。毕竟姐夫送来的人参,也不过只卖了四十多两。

当然这一切都是心里的活动,面上王长安倒是没表现出什么。跟在古亭身边久了,他也懂得一点喜怒不形于色的道理,以免让人瞧不起。

长安把余银揣进怀里,拎着药,辞别了掌柜,刚转过身,那老掌柜迟疑了一下,叫住了他。

“小兄弟,这药是给家中妇人吃的吧?”

王长安停下脚步,转过身:“不错,您老怎么问起这?”

老掌柜抚了抚胡须,有些犹豫,又有些欲言又止。

“老朽见古小哥拿这药方来配药,老朽问他,他只说按着配就是,老朽也不好多问。可这药里有一味药乃避子之用,老朽见古小哥年纪轻轻,又见你叫他姐夫,想必其妻便是令姐,年轻夫妇,自当以传宗接代为上,为何……”

“等等,什么叫避子?”王长安突然出声打断他。

老掌柜一愣,答道:“就是字面上的意思,规避子嗣……”

话还没说完,又被王长安打断了,“你的意思是说,这药吃了是让妇人不怀娃娃的?”

“也可以这么说……”

王长安脑子一片空白,陷入沉默中。

老掌柜见他脸色不好,心想自己是不是多嘴了,便解释道:“按理说,人来配药,药铺便按方抓药就是,可我与古小哥也算结识有几年了,他向来寡言少语,又多有主见,老朽就算有疑也不好多问。又见这药方甚是奇特,以滋补为主,但又附带避子之效。

“老朽自知医术有限,也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敢过多质疑……可这味药虽含量少,到底不宜长年累月服用,便想提醒一二,莫不是家里有什么难言之隐……”

这边还在酌量着说辞,殊不知王长安早就方寸大乱。

但他也知这是家事,再加上他绝不信姐夫会害大姐,自然不好表现出来。敷衍了事听着老掌柜一通说,又道自己回去会问问姐夫,就匆匆忙忙而去了。

留下老掌柜内心忐忑自己是不是不该多嘴,当然这是题外话。

*

“长安,你这是怎么了?怎么在县里时就见你魂不守舍?”

这趟从县里回来,晚香极为高兴。

胭脂卖了好价钱,这一趟赚了不少,按照当地物价以及他们日常花销,这次所赚至少够吃一两年,也就是说做一次顶一年,可做胭脂肯定不是一年只做一次。

再加上之前和黄掌柜交谈,对方言语之中已经透露出这门生意大有可做,甚至有示好双方联手将生意做大的意思,一切都进入正轨,晚香自然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