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以身许国(34)(第3/3页)

1980年,22岁的宁馥特招进入酒泉基地。三十年间,她隐姓埋名,做了大量的科研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

目前,她的许多工作成果,仍然无法对外公布。但我们能知道的是,在DF-5号洲际弹道导弹的设计和实验过程中,宁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接下来,就跟着摄制组的镜头,去寻访这位铸剑女杰的足迹吧!”

内蒙古,图拉嘎旗。

村口几只黄狗朝着摄像机跑过来,把镜头吓得一阵晃动。

“图拉嘎旗是宁馥上山下乡的地方。如今,这里已经依靠沙地蜜薯的种植技术,让屯子里人人过上了好日子。

这些,得益于一位‘农民教授’。”

这位“农民教授”考上农林大学,学成后本有大好前途,却选择回到了图拉嘎旗农业技术局,继续他考学以前,有人交给他的“任务”。

他不嫌脏累,天天在田间地头教大家怎么种植,怎么致富。比起学者,他更像个脚上沾着泥巴的,地地道道的农民。哪怕他已在自己的领域内著作等身。

“农民教授”名叫杜清泉,他曾三次高考,因为天生色弱而被化学系拒之门外。

图拉嘎旗镇上,有一位名声在外的妇产医生。

她高考的故事现在还被当做励志传说,足足考了八年,才就读了B城的医疗技术专科学校。她原先给牛羊接生,后来,成了迎接新生儿第一声啼哭的圣手。

她救了很多人。

她叫徐翠翠。

酒泉。东风航天城。

现在应该叫东风航天旅游城了。

“这里,见证了老一辈航天人的艰苦奋斗,见证了他们的青春和汗水。现在,我们依旧可以看到他们曾经居住的半地下宿舍,这样的宿舍白天酷热,夜里严寒,而宁馥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忘我地投入到她的工作中去。

当时她的年纪,不过是一个刚刚毕业的女大学生。”

“这是当时他们的食堂。每当导弹试射成功,就是全基地的节日,食堂会给大家加菜。宁馥最喜欢的是红烧排骨。”

“每一次导弹发射的壮观振奋,背后都是无数日日夜夜的辛劳付出,和燃烧青春的无怨无悔。”

食堂外墙上刷着已经褪色的标语。

“向祖国和人民负责。”

“这是宁馥曾经的办公室。目前也已被列为景区的重要展馆。在这张办公桌上,她伏案三十年,解决了无数难题。”

“当年061基地的年轻人们都将宁馥当做自己的偶像,而现在,他们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做着隐姓埋名的英雄。”

“在那个时代,导弹像一头来自地狱的火焰之龙,它的力量强大、危险、神秘。而宁馥那一代导弹人,就要为那火焰巨兽套上龙头,配上鞍鞯。他们掌握火焰,驯服火焰,驱使着巨龙成为成为威慑敌人的利剑,成为万家烟火的捍卫者……”

纪录片采访了很多人。

农民教授,妇产医生,数学天才,大学教授。

故事讲了很多。

她爱吃,最爱红烧排骨和烤红薯。

她经常上火,常年拿着泡蒲公英水的杯子——杯子是第一次导弹试射成功后组织嘉奖的。

她性格开朗,会唱歌,会唱戏,看着温和,实则胸有千松万壑。

她一生短暂,但经常笑着。

她是DF-5弹头方面的总设计师,DF-15发射总指挥,总工程师。

拼图一块一块地合拢。

宁馥。

她是一个爱吃,喜笑,温柔而又强大的,甘守清贫和寂寞——满怀热爱的天才。天才要像陨石一样,燃烧自己,去照亮她的时代。

她是以身许国的驯火者。

————————————

作话赠送500字,有刀预警,有牧仁赤那出没

想看的宝贝记得不要屏蔽作话才能看到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