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流光(上)(第2/3页)

至于等到赵玖稍微吃了几口,大略混了个肚圆,眼瞅着杨沂中回来复命,才又让内侍省大押班蓝珪等人出去转了一圈……却是要韩世忠、张俊等人依旧谨守下蔡与淮上,并通知吕好问以下诸多行在要员,包括寿州知州赵鼎在内,乘船往淮南议事。

而待蓝珪刚一出门,赵玖本人也就随后出了那栋原本被张俊占着的大宅子,也不与谁来告别,也不等谁,直接翻身上马,随意带着杨沂中引着御前班直,走水门汇合了呼延通三将,便上船往八公山去了。

另一边,韩世忠、张俊二人知道自己真正的赏赐今日要来,以至于百爪挠心且不提,文臣自吕好问以下得了通知,也都是明白今日要议论的事情有多重要,便也各怀心事,巴不得早点过去……唯独吕相公在此,众人又不好先渡,只能在内渡那里等了许久,待人齐了,又谦让一番,这才匆匆得渡。

而等到吕好问以下一众文臣前遮后拥,回转淮南,刚刚来到八公山下的水寨码头,却又觉得气氛不对起来。等上到山腰处,眼瞅着沿途大小军官军卒,个个全副甲胄,队形严正,自山腰一路排到山顶小寨都不停,更是不明所以。

偏偏又因为官家在等,光天化日,都不好停下来问半句的。而且万事来不及多想,须知,上了山,过了山顶小寨,走不过许久,御帐便已经在前了。

吕好问等人走进去,眼见着官家一身红袍、戴着一顶翅膀有些歪的幞头端坐在那里面无表情,枢相汪伯彦、御营都统制王渊、新来的吏部天官林杞,还有应该是今日才从身后不远寿春匆匆赶来的张所张龙图等人俱严肃相侯,乃至于无数昨日刚刚战场搏杀过的御前班直扶刀环绕木棚周边,也是不由牙酸起来。

“臣……”

“不必多礼了。”赵官家干脆挥手。“事情太多,都坐下来,说话的时候再起身,咱们直接议事!”

“是……”吕好问以下,俱皆一凛,俨然是被周围气氛感染。

“将官封赏都定下了吗?”众人甫一坐下,赵官家便片刻不停,直接发问。

不过,所幸论的第一件事情并不出格,大家早有准备。

故此,刚刚屁股挨到凳子的吕好问和汪伯彦对视一眼,倒是一起起身,甚至还谦让了一下,最后是汪伯彦以枢相之名当仁不让:

“回禀官家,自上而下,先以韩张二位始,臣以为二将或英武明断,或沉稳得力,俱有大功,当各加一镇节度使,以示荣宠!”

“臣附议。”吕好问也旋即表示赞同,周围也无一人反对。

赵玖同样微微颔首。

须知,如今他也不是纯粹的官制傻子了,虽然承宣使、观察使什么的还是傻傻分不清楚,但到底知道节度使是宋代武人地位的顶,所谓名副其实的武人建节……再往后,无外乎就是些两镇节度使、三镇节度使,乃至于太保、少保,乃至于国公郡王之流了。

总而言之,韩世忠想了又想的韩太尉,总算是安心落袋了,而且这一次肯定保熟。

而韩世忠、张俊以后,其余将官如王德、刘宝、王胜、解元以下的转迁阶级,汪伯彦身为枢相,也是烂熟于心,基本上是说一个过一个,偶有争论,也不过浮于表面之事……所以不过片刻便已一一说定。

与此同时,素来不掺和这种争论的小林学士坐在一旁木棚下,又有几位中书舍人协助,早已经运笔如飞,按照官家要求速速一一成旨。

但官阶之后,论及差遣,众人便不由紧张了起来。

“至于张韩二位差遣,臣之前便有进言,还请官家明鉴。”汪伯彦俯首相对。

“汪相公的意思朕明白。”坐在那里的赵玖闻言随意点头,竟是极为干脆的掀开了底子。“之前要打仗,所以朕一直不许多论这些事情,以免影响军心,但现在仗大约打完,有些事情却反而不能耽搁了……诸卿,韩世忠、张俊,乃至于其余诸将的安排、军队的整编,朕知道诸卿其实都有种种腹案,唯独想要论此事,却须先议定另外一件根本大事,那就是如果接下来完颜兀术真的北走了,咱们行在到底要往何处安置?是去扬州、是去东京?还是继续去南阳?又或是最近汪枢相所言那般,干脆就在寿州本地不走了?无论如何,今日东西二府都须速速在朕眼前论定此事!”

汪伯彦和吕好问对视一眼,也都不敢再犹豫,前者本在应答之中,便顺势俯首:“臣还是之前议论,行在不妨留寿州,居身后寿春!而若以寿州为陪都,则军事顺理成章,经济源源不断,人力亦可倚仗中原,将来便有大战也能把住淮河相对……此地远胜扬州之偏、南阳之平、东京之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