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来回(第3/4页)

没错,金军万户大(上白下大)在整个战场最焦灼的时候,利用了可能是金军最好一次战机,费劲心力组织了最强一次突击,却是带领着挞懒给他的援兵,还有他自己的本部猛安,狠狠的凿入了岳飞麾下统领官徐庆的军阵中。

战果丰硕,徐庆本人第一时间殉国,数百宋军当场战死,并造成了数百宋军溃散和接近四分之一个战场局势的崩溃。

如此战果,难怪坐的高看的远的韩世忠会因为友军的崩溃失声大笑了,也难怪王彦会下令全军不顾一切渡河,趁着金军骑士难以收拢的时机迅速扩大战场,更难怪岳飞和他麾下张宪、傅选、汤怀、李璋、李宝等将领陷入到了一种怪异的失声状态——他们为徐庆等袍泽的突然战死感到哀伤与悲愤,但也敏锐的意识到,这最关键的一口气居然熬过去了!

韩世忠笑完之后,眼见着王彦部开始大面积从上游渡河,却依旧没有出击,而是继续坐下静候时机。而就在这时,长社城东面大路之上,之前因为王彦部陆续抵达而渐渐沉寂下去的方向,却又再度烟尘滚滚起来。

韩良臣坐在城头好整以暇的看了片刻,大约推算出这最后一批援军的数量后,便忍不住与自家兄弟解元相互对了个眼色——很显然,猜想归猜想,但当数量不下六万的援军尽数抵达后,他们还是有些难以置信,因为他们很难想象,官军到底是如何组织起这种规模,且如此具有决断性的救援行动的?

且说,自从大(上白下大)那次完美的冲锋以后,城下将台上的挞懒便彻底陷入到了暴怒与混乱之中。

而王彦部的渡河更加让这种情绪失控起来——因为岳飞的旗帜依然在下游飘扬,然后岳飞部河东岸那部分兵马依然在全力顺着浮桥支援,大(上白下大)部依然不能彻底解决这支部队!这种情形再加上王彦部开辟的新战场,则意味着挞懒就必须要面对一个之前他一直想避免的两难抉择,到底要分多少兵去阻拦王彦,又该留多少兵来防备身后的韩世忠?

坦诚来说,情绪崩溃之余,挞懒依然敏感的意识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他今日真要陷入苦战了!

至于蒲察鹘拔鲁能否及时回援,根本不是能否解决这眼下宋军大队的问题了,而是能否保全自家军队的问题!

到时候能逼退对方,就不错了!

不过,出乎挞懒意料,在再次分出三个猛安去河畔联动大(上白下大)部,以求阻击宋军以后,城内的韩世忠依旧保持着沉默。

而也正因为这种沉默,战场一直局限在清潩水之畔——东岸的宋军开始利用河上现成的浮桥大面积拉开战线,扩大战场范围,以此来展示出自己的数量优势,而金军骑兵开始往来不断,用自己的韧性与骑兵的机动性勉力支撑……当然了,这种情况下,金军想要再组织之前那种大规模冲锋无异于痴人说梦。

双方似乎要进入到了某种煎熬的拉锯战中,这让挞懒稍微放松了一点点,因为根据以往的经验,这种拼耐力和韧性的战事,最终结果往往还是金军能胜。

但仅仅是一刻钟后,望着东岸再度烟尘滚滚涌来的援军,挞懒却彻底陷入到了心跳与慌乱之中。

因为不知道为什么,随着这最后两万多早在预料之中的援军到来,整个战场上,数量多达六七万的宋军,开始渐渐进入到了一种莫名的振奋状态……最明显的两个现象,一个是宋军渡河支援速度与参战欲望大大提高;而与此同时,被金军骑兵击溃的宋军往往放弃逃窜,而是在一些军官的呼喊下尝试重新组织汇集。

“必然是宋军主帅胡寅亲至!”一名汉人降官稍作解释。“以往宋国帅臣,多无胆量,不意胡明仲有此勇气……不过元帅不必担忧,宋军主帅并无指挥之能,且是初来乍到,这种士气一鼓之后便会泄掉。”

挞懒信服了这个说法,因为确实很像。

但一刻钟后,不知道算是几鼓了,宋军这股莫名其妙的士气依旧未泄,非只如此,随着一面黄色的,带着三根尾巴的奇怪大旗自远由近,来到河畔,然后几乎是片刻不停的上了浮桥,直接带着一支精锐部队涌入岳飞那个最坚固的大阵中以后,整个战场彻底陷入了狂躁状态。

无数宋军几乎是不顾阵型,从各处浮桥蜂拥渡河,而河东溃兵的集合速度更是惊人,往来不断的金军骑兵再也按不住宋军的渡河攻势,短时间内,便丧失了沿河方向的压制姿态。

但更可怕的是,就在那面带着尾巴的大旗在河西立定之后,一直安静的过分的长社城内,忽然整个陷入到沸腾之中,并在挞懒近乎于惊恐的姿态下,打开了所有的城门——在之前两三个月内,已经成为这位金军右副元帅最害怕的一个人,在沉默了大半个时辰之后,忽然就莫名其妙杀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