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自决(第2/4页)

赵玖愈发失笑:“有什么便说什么,什么说法?”

“都说金富轼因为崇敬大苏学士起了这个名字,但他做官做事却极类舒王,而郑知常与之党争不休,却不像司马温公,更像是大苏学士多一些……”

赵玖三度失笑:“你是想说此人政治上是个废物,若在他身上打转,未必有用了?”

“关键是此时咱们也难对高丽国内真正施力……”眼见着周围不少大臣纷纷侧目,王伦赶紧跳过了这个话题。

“得如何才能真正施力?”赵玖追问不止。

“若齐鲁之地能复,海上通畅,便多少能做些事情了。”王伦坦诚相告。

而赵玖点了点头,却是干脆做了决断:“不管如何,还是要做些事情的,也该在高丽身上花些功夫,这毕竟是眼下咱们能联络到的金国背后唯一一国,且是千里大国。而关于此人,朕有些看法与王少卿不同,朕以为,此人既然与金富轼是那般关系,那在此人身上用力也与在金富轼身上用力无二,换言之,彼辈便是将来糊里糊涂没了,用的力气也能在金富轼身上赚回来……”

殿中不少人都纷纷颔首,论高丽小国内情,这些人未必有王伦门清,但说到这些政治手腕,这些人却又比王伦强太多了,但与此同时,还是有不少人蹙起眉来。

“礼部尚书朱胜非,鸿胪寺卿翟汝文,鸿胪寺少卿王伦。”赵玖正色吩咐道。“你们好生招待一下这位高丽的大苏学士,用超阶的待遇,你们堂堂大国尚书、正卿一起去陪他作诗饮酒,让他宾至如归,然后明明白白告诉他,朕厌恶金富轼,却喜欢他郑知常的诗,还要再准备额外赏赐,最后准备正式宴会,朕要亲自召见他、赏赐他……不要不舍得花钱,也不要觉得掉架子,但凡能让金人多死几个,又或是真到了北伐时拖住了金人一个两个猛安,也都是万金不换的,何况真有直捣黄龙那天,多少钱也都能拿回来!”

众人听得言语,神色各异。

有人连连点头,有人若有所思,有人神色并无丝毫变化,还有人却连连皱眉。

话说,高丽问题当然可以重要,因为正如赵官家说的那般,高丽是眼下大宋唯一能联络上而且肉眼可见,能在一定的将来对金人造成实质牵制效果的一方千里大国。

经历了六七年的战争,所有人都明白,只要牵扯到金人,什么都是值得的。

但问题在于,赵官家这般赤裸裸的‘哄骗’、‘利用’高丽使者,还有将来‘拿回来’的言语,怎么听怎么不对路。

尤其是此时此刻,文武百官都在堂皇列席,而且还是在堂堂正正的文德殿上。

故此,相当一部分道德君子,不免忧虑,也不免感觉到不适。

其实,换成以往,这些人早就出来劝谏了,因为他们是真的道德君子,也是真觉得不妥,而且也的确不怕什么君王之怒的……但问题在于,这些人一想到丰亨豫大、体面的不能再体面的太上道君皇帝两度弃国,落得昏德公下场,而眼下这位满口利害、一点都不体面的功利天子,却是的的确确再造皇宋之人,那就未免有些张不开嘴、跟不上溜了。

真要是出来劝谏,这位官家直接把太上道君皇帝一摆,你说你难受不难受?

故此,虽然御史中丞李光、礼部尚书朱胜非等人心中多有别扭,却还是硬生生忍下,朱胜非还不得不上前领旨,去做这等不体面之事。

“好了。”赵玖说完高丽使臣一事,丝毫不停,却又问到了另外一件大事。“粘罕到了大名府又是怎么一回事?”

这下子,殿中诸多人物面面相觑,却纷纷摇头,无一人能答。

等了半晌,还是陈规职责在身,无奈出来说了几句话:“官家,臣等委实不知彼处虚实,只能大略揣测……”

“揣测也无妨啊。”赵玖失笑相对。“这般大事,总不能挂着连个揣测都无吧?”

“臣等议论。”陈规闻言稍稍正色相对。“粘罕在尧山大战失利以后忽然来到大名府,其实不是为了应对东京,而是为了控制住大名府的兵马以应对燕京,应对北面金国国主吴乞买与大太子完颜斡本。”

赵玖点了点头,这其实也是关西文武议论的结果。

要知道,尧山一战,金军固然损失颇重,但因为完颜兀术援军被围歼一事,粘罕的根基西路军损失其实未必有东路军多……但问题在于,从最高层来说,身为国相的粘罕是此战的最高层主导者,终究是要为此战大败而负责的。

此战战败、娄室战死导致他粘罕政治威信大面积丧失,才是这位金国权臣眼下最要命的困难,尤其是他之前还弄了一出逼宫戏码……娄室战败之后,有些事情就不是秘密了,赵宋上下早就从高丽使臣和河北方面的汉人逃官处得知了此事首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