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团结(第3/3页)

非只如此,正所谓吃一堑长一智,赵官家仔细问了包打听杨沂中后才知道,赵宋居然还有养老院、残疾人收留所,还有医药推广局,还有公墓陵园制度。

不过嘛,制度都是好制度,只是真正落实起来千差万别罢了。

比如说,国子监下属的武学最高学府常年只有一个教授编制,而且跟蔡京改制之前的太学一样,只是为科举做培训罢了。

再比如说,养老院和残疾人收留所当然很好,但实际上一般停留在部分官员的样板工程水平,而且只办了几年就靖康了。

公墓制度同样类似,考核法子啥的也都挺出色,但主要没法监管,负责公墓的和尚们最喜欢的把戏是跟金田一一样拆尸体,五个尸体拆成六个,凑够数去找朝廷要度牒……这种情况下,很多穷苦老百姓宁可选择火葬,也不愿意被收入公墓。

唯一值得一提是医药推广制度……终宋一朝,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对医学和中药推广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名医辈出不说,医药行政机构和医药业务机构还有医学教育机构都非常健全。中枢不仅有翰林医官院、太医院、御药院,甚至还有对应太学的太医学,而且比武学都先进,直接按照三舍法予以排序分级。非只如此,各个官府、军营、地方都有医官派驻,偏远地区每年都要调拨大量的防疫药材。

只能说,单论医药制度,随着潘国丈通篇讲解下来,赵官家只觉得自己实在是有愧于时代。

不过,这些东西在靖康中毁于一旦,一直到建炎三年才开始重建中枢相应机构,去年才开始重新购入药物,却还是走的军费路子,用在军营中偏多……而潘国丈那意思,似乎是想让赵官家给拨点款,早点恢复往日荣光,只不过最终被这位官家给打哈哈糊弄过去了。

他没找这位国丈要钱就不错了,何论拨款呢?

实际上,武学的重建赵官家也是花了血本的,皇宫后方闲置的延福宫被拿出来了一部分当校舍……要知道,此地与赵官家的鱼塘只有一墙之隔。

回到眼前,不得不说,吴玠到底比之张俊又强了几分,也心细一些,他非但按约定送来相应军官做培训,还送来了数十名年轻关中子弟,以充实武学……这就很让赵官家满意了。

“你唤做什么名字?”临时武学的校场空地上,与那些御营后军、右军军官闲聊了几句后,赵官家不免注意到那些关中子弟,便转过身来,而他看着为首一名嘴上毛都没齐,但身侧格外高大雄壮、两肩肌肉也格外厚实的年轻武生后,倒是真有了几分天下英才入我彀中的微妙感觉。

须知道,只看此人骨架,便有几分韩世忠的味道。

“俺……”此人明显因为年轻而不知所措,想说话不知道该怎么说,想行礼也不知道该如何行礼,只是呆愣一时。

“回禀官家。”替吴玠来送这些军官和武学生的吴璘赶紧从后方上前半步,以作应对。“此人双名中孚,恰与御营骑军中的统制官张中孚重名,却是姓王,乃是京兆本地大豪出身……少年便入了县学,倒也进展不错,但偏偏还是个天生的练武奇才,才十八岁,就已经打遍京兆无敌手。月前,延安郡王在长安,闻得他姓名,便去试探,一试之下居然吃了个亏,也觉得是个奇才,原本要收入军中效用的,只是后来闻得官家要办武学,便推介了他,让臣顺便带来了。”

赵玖负手以对,缓缓点头,俨然是满意至极,然后就去看下一名学生了。